Urban China
| 0 | by urbanchina | in : UC推荐 Highlight, 活动信息 Event

走向活力新城:工厂城的更新之路 | 沙龙回顾

当工业遗址区上长出新城CBD,当工厂城遇到城市群,当增量发展遇到存量规划,会迸发出多少种方案和可能?在全球化、新型城镇化,以及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国那些逐渐式微的工厂城和产业遗存如何升级?

 

7月21日晚,《城市中国》联合全球知名建筑与城市设计事务所CallisonRTKL,在CRTKL上海办公室与各嘉宾共同分享与探讨工厂城的活力更新之路。CRTKL高级副总裁Greg Yager首先做了开场发言。CRTKL上海总监蔡岳则以马合钢厂等所在的合肥城东新中心设计为引,展开对于工厂城和产业遗存更新的讨论。同济大学于一凡教授、东南大学蒋楠博士、罗昂事务所(Logon)联合创始人王芳、瑞安房地产规划发展及设计总监陈建邦,则从案例介绍、技术方法、比较研究等各角度,分享与反思工厂城与产业遗存更新再利用的现状与问题,以及未来的潜力和可能性。现场还进行了热烈而专业的问答互动。

 

 

CallisonRTKL高级副总裁Greg Yager作开场发言

 

演讲1:马合钢厂上如何生长出城东新中心?


 

蔡岳 CallisonRTKL Shanghai Vice Associate President总监

 

我这里分享CRTKL对于合肥城东新中心的规划设计理念。作为具有深厚传统工业基础的城市,在合肥在划入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角色背景下,东部新城将被放在整个大区域层面进行整合式的重新规划,也将担负起引领和导入新产业的重任。

 

2016年1月,“东部新中心”的概念正式提出。总规划面积33.8平方公里,以瑶海区老工业基地马合钢厂遗址所在片区为核心规划区。

 

东部新中心规划属于在城区现状及已有规划框架下的城市复兴。除马合钢工业遗址外,基地内已建成、在建或规划完成多个重要项目,新规划的设计自由度受到一定限制。大量零散的开发或已占据基地重要位置,或将基地碎片化,增大了整体规划的难度。

 

在该项目中,CRTKL的规划愿景,是结合土地规划、产业导入、生态修复、工业遗址改造等一系列课题,吸引人流,导入产业,混合开发,使复兴后的东部新中心兼具动力、魅力、活力及潜力,成为智慧创新、文旅互兴、产城融合、生态友好的东部CBD。

 

我们面对该项目的时候,不仅仅是从规划师、建筑师的角度去进行设计,而是更务实,更落地地从开发者、使用者的角度来思考。整个更新方案分Strategy和Design两个层面。Strategy层面更宏观,从战略定位、产业策划出发;Design层面则更务实,充分考虑政府真正可控制,可实现更新的土地储备,尊重已有规划和交通线,用最小的改变实现最大的效果。

 

针对基地已有条件,我们在整体规划上主要采取“优化”与“整合”两大策略。“优化”即对现有资源进行评估、筛选和针对性提升,我们称之为“种子”计划——识别优质种子,使其发展壮大。由此,一方面充分尊重和利用了现有资源,传承文脉;一方面提升现状品质,使旧资源与新规划相协调。

 

“整合”即整合现状条件与规划概念,形成整体规划结构:“一环二走廊三中心”。“一环”即创建东部绿环。规划梳理出现状绿地、河道及规划绿地,通过修复现有生态廊道,增加新的绿廊、水系、公园节点,形成一个贯穿基地的大绿环。

 

“二走廊”,即打造裕溪商贸走廊和高亮-龙岗生活走廊。两条路均穿过项目核心规划区,为核心区提供良好可达性,且无过境交通影响,道路两侧适合布局商业商务等服务性功能。

 

“三中心”,即塑造中央商务主核心、商务门户次核心及文化生活次核心。以“铁轨公园种子”为基础,利用马合钢工业遗迹与滨河景观优势,打造多元复合的中央商务核心区;在新城西侧,承接老城区外溢功能,形成商务门户次核心;基于淝河南岸三处历史文化遗址,结合龙岗-高亮生活走廊,打造文化生活次核心,带动淝河南侧发展。

 

 

马合钢工业遗址区成为本案规划的不可忽略的现状。该区域作为新城的核心地段,识别性更高,发展潜力更大,且政府对于该核心区土地掌控程度较高,规划更易落实。如何更新马合钢工业遗址,直接影响项目的整体气质。

 

我们本着充分利用现有特色资源、打造独具魅力的特色城区的原则,详细考察评估了厂区内各建构筑物的保留价值,适当拆除价值较低、特色不明、可塑性低的部分,保留精华区域,加入新的设计元素,整体改造为马合钢文化公园。

 

马合钢文化公园集生态、商业、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在主核心区高密度背景下开辟出一片风格鲜明、尺度亲人的特色街区,极大的丰富了主核心区的功能业态及空间层次。如果没有马合钢文化公园,通过精心设计的主核心区也许放之四海而皆准,缺乏鲜明的文化记忆和场所特色。加入了马合钢文化公园,主核心区便成为了不可复制的合肥东部主核心。

 

具体到遗址的改造设计上,我们根据钢铁厂各部分不同的空间形态将其划分为为云端公园、产业园区/文体园区和串联两者的高架公园。

 

云端公园利用炼钢厂的高炉、烟囱等,重新粉刷颜色并定义功能,形成空间丰富、特色鲜明的开放空间,集文化艺术、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为多种活动提供场所,如攀岩、休闲茶座、艺术展览、露天表演。

 

 

北侧厂房体量庞大,难以直接利用。设计将其拆解成若干功能区,改造为产业园区和文体园区,有数据中心、科研办公、创意产业办公、垂直农场、瑜伽健身、服装表演、影视基地、体操击剑等业态。移除原有厂房的部分屋盖,附以玻璃屋顶,形成可用于休闲和交流的室内庭院。

 

连接云端公园与产业园区/文体园区的高架公园,沿原铁轨路径架空,打造为类似美国高线公园的二层平台,蜿蜒的造型、空中观景节点、连接二层与地面的坡道等为空间增加层次,为游客提供地面与空中不同视角的丰富体验。

 

 

我们还重点塑造城市商业商务中轴线、马合钢文化公园和滨水CBD区之间的联结。通过中轴线将商业商务功能从裕溪路往滨水地带引导。整个核心区自裕溪路商务带往南集聚能量,从裕溪路至滨河CBD,经商务办公到达色彩缤纷、体量独特的马合钢文化公园之云端公园部分,渐次过渡到250米地标塔楼所在的滨河CBD区。天际线呈高-中/低-高的变化趋势,空间体验由现代商务-工业特色/文化体验-现代商务-滨河开放空间,丰富精彩。

 

 

演讲2:产业遗存再利用与城市活力重塑


 

于一凡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通过两个我负责的黄浦江滨水地区城市更新案例来跟大家探讨一下工业遗存再利用与城市活力之间的关系。

 

第一个案例是上海秦皇岛路码头,位于杨浦区和虹口区的交界处,最早是日本株式会社的码头仓库。2010年作为上海世博会园区外水门。这个项目从方案设计到交付使用仅用了一年时间,基本上是一边做设计一边做施工。在这个项目里,我们是设计师;在下一个案例中,我们则更多地发挥了规划师的作用。这两者之间的不同,正是今天分享的价值所在。

 

 

秦皇岛路码头改造更新效果图(图片来源/于一凡报告提供)

 

 

码头建筑物改造前内外状况(图片来源/于一凡报告提供)

 

秦皇岛路码头基地上原先遗留的四幢主要建筑物中,有两个的状态实在不太乐观,基本属于危房。另外两幢尽管也破败不堪,但整体质量尚好,结构坚固,工业遗存的特点鲜明,比如 “无梁楼盖”(1910年由瑞士设计师发明)的结构形式,宽阔、低矮的踏步,传送货物的坡道等等,值得保留下。

 

除了价值判断外,另外一个原因是时间非常紧张,所以最终四幢工业建筑都被保留了下来,只是形式不同。譬如C楼采用了整体改造,我们保留了有历史特色的外墙,内部提供全新的结构。B楼则采用修复手段,保留了原先的构架和空间。场地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我们还特地找到小砖厂特制了用于修复外墙的砖,它们的颜色、尺寸、工艺现在都已经找不到了。

 

 

秦皇岛路码头卫星示意图(图片来源/于一凡报告提供)

 

 

改造前后对比图(图片来源/于一凡报告提供)

 

加上作为世博园检票登船口新增的D楼,秦皇岛路码头形成了自己的园区,在世博期间承担了园区外展馆和集体活动的作用,场地设计采用的开敞和无障碍手段很好地保证了在这里举办的白天和夜晚的狂欢活动安全地进行。

 

秦皇岛码头的更新项目圆满完成了作为世博水门的功能,赢得了2010年上海市优秀规划设计二等。遗憾是世博以后整个项目的后续利用并不太理想。值得反思的是,明确的世博水门功能给2010年一个紧迫而明确的任务,但缺乏整体的、长期的策划,以及与周边社区的有机融合。后续服务功能不明晰,没有主动融入周围城市生活,演化成了另一种空间上的隔断。

 

今天分享的第二个案例是上海南外滩地区。2006年着手做规划设计的时候,南外滩地区是一处区位重要、但又毫无存在感的滨水地区,被历史外滩、老城厢、陆家嘴、世博园所包围,但自身的功能、空间都缺乏特色,几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结合2010世博会的契机,这里在黄浦江滨江岸线的整治和开发工作中得到重视,由我们动手对2平方公里的滨水地区进行全面功能置换和空间整治。

 

结合今天讨论的主题,我重点讲一下南外滩地区的工业遗产资源。前期调研发现,南外滩地区复兴码头等和南浦大桥脚下两片码头仓储区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再利用潜力。复兴码头上连续分布的五个仓库,以及外马路对侧的药材仓库、十字果园等,跟当年的民族资本家,以及重要历史人物(如杜月笙、黄金荣等)紧密相关。应该说历史外滩主要是西方资本占据的洋外滩,而南外滩才是民族资本叱咤风云的上海滩。

 

 

南外滩工业遗存分布图(图片来源/于一凡报告提供)

 

 

南外滩沿线新旧对比(图片来源/于一凡报告提供)

 

2006年,我们做现场踏勘的时候,外马路两边还是水果码头,每天清晨交易时间人流、物流穿梭如织,蔚为壮观。在公路和铁路交通尚不发达的时代,水果是通过船只从水上运输到这里进行交易的。今天的“老码头”,原来是油脂仓库,场地上的厂房、仓库和办公场所被利用起来,围绕着原先堆放生产原材料的场地形成了一个新的时尚生活中心。

 

外马路两侧大部分建筑的外立面进行修缮,植入新的业态,经历了必要的成熟期,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人熟知。略有遗憾的是,复兴五库在小业主承租以后有点被过度包装,没能很好地延续仓库码头建筑的外立面独有的质朴状态,发挥后工业景观的独特个性。

 

最早控制性规划对复兴码头的定位是公共绿地,希望给公众靠近江面的开放空间。这个定位无疑是正确的。然而现场调研和后期文献查阅使我们感到这几座工业遗存具有历史保护价值,应该保留。后来经过多次论证,市规划局同意保留。但是为了兼顾“还江于民”的目标,我们当时在控制图则中提出底层应该部分架空,保证从外马路很方便地靠近防汛墙及以外的活动空间,但这一点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没有被贯彻:小业主进来以后没有打开一寸底层空间,业态的构成面向的受众也比较局限,结果一段景色绝佳的复兴码头还是被隔在了五库以外。

 

上述两个项目和滨水空间复兴、工业遗存再利用面对这同样的问题,就是个案与整体的关系。规划和设计层面要考虑的问题不同,但内在的长远目标应该是一致的。规划师和设计师一方面要结合具体的任务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对项目城市的长期贡献是什么。

 

秦皇岛路码头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跟周边社区的纽带,对城市的贡献缺乏更清晰的定位,当时更多考虑的是城市的“大事件”。如果希望它继续得到充分的利用,首先是必须获得周围社区居民的欢迎,便于附近人群的使用。否则很容易成为另一种类型的“世博遗存”。

 

关于工业遗存的再利用,我有这样几层认识。首先是识别需求。城市产业正从退二进三的转型期,大量工业遗存面对再利用。城市空间的发展从外拓增长到内涵挖潜,城市更新从粗放到精细,变得越来越有机和人文。这给工业遗存的在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基础。

 

其次是价值判断。早期工业遗存往往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和土地价值,并随着周边土地的升值和本身的体量规模,蕴含非常高的土地价值。结合工业遗存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机遇,客观的工业遗存可以焕发青春。

 

第三个是潜力挖掘。为什么改?怎么样改?有多少可能性?未来随着发展变化,还有其他适应性吗?工业遗存更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设计师的使命是帮助其发挥出永续的价值,而不是短暂的价值。

 

演讲3:工业遗产再利用中的科学评估和技术操作


 

蒋楠 博士,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讲师,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会员

 

关于工业遗产复兴的思考和体会,我概括为四个方面:价值为先、科学评估、理性操作、创意利用。

 

我想说的第一点是价值为先。1978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在瑞典成立,这是第一个致力于促进工业遗产保护的国际性组织,我也是其中会员之一。国际上最早的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的宪章是2003年在俄罗斯签署的下塔吉尔宪章。2012年TICCIH在台湾举办了亚洲工业遗产论坛,并宣布了亚洲工业遗产台北宣言。

 

 

TICCIH往年的国际会议(图片来源/ticcih.org)

 

这个宣言对于亚洲和中国的工业遗产保护起到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中主要有十条。例如,第二条提出亚洲工业遗产保护的紧迫现状(都市扩张、土地开发、人口爆炸、产业结构、生活方式改变……)。亚洲的问题跟欧洲不一样,他们主要是存量更新,而我们是增量与存量并行。

 

第四条指出,亚洲工业遗产往往见证了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是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百姓生活史和社会变迁史有着重要的联系。

 

第五条提出,工业遗产不只是单纯工业建筑的保护,更是整体环境的保护,应将工业遗产的保护放在整个城市景观发展的框架内。

 

第七、第十条认为,与工业遗产及当地居民关系密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必须被视为整体保护的一部分,要尊重当地居民,体现地方工业遗产的人文特色。

 

第八、第九条提倡工业遗产建筑的再利用,“弹性利用”,不违背文化遗产的普世价值与工业遗产的核心价值。

 

在此,我们提出以价值为核心的工业遗产综合评价机制。首先,工业遗产和其他遗产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不应该生搬硬套文物保护法里面的“历史、艺术、科学”三大价值,其实工业遗产有着更多元的价值。

 

其次,是强调人的作用。保护工业遗产最大的诉求就是再利用。这就涉及到作为保护主体,以及遗产再利用使用对象的人怎样与工业遗产发生关系,如何能够满足多数人的需求。

 

第三,如何能够以科学的方法,以价值为核心的操作流程,使得工业遗产保护有一个科学化的操作方法。

 

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可以分为三大步骤,遗产的价值认定与描述,评价分析,结果反馈。我们将工业遗产分成三类,并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对于文物类,应以保为主,保护带动利用;第二,次一级的工业历史建筑,应鼓励保护和利用并行;再次一级的一般性工业遗产或次新工业建筑,其改造和利用力度会更大,灵活性也大大更加。

 

工业遗产可以概括出八大价值:历史、文化、社会、艺术、技术、经济、环境、使用。比如经济、环境、使用价值,这些是作为工业遗产非常突出的特征。同时,我们对八大价值也进行了细化。

 

 

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图片来自网络)

 

这里,我们以南京一个成功案例——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内的三栋典型建筑为例进行一下价值评价,比较具有典型性。第一个是原机器大厂,是一座文保建筑。第二个是原子弹厂,是一个历史建筑,第三个是原制造车间,是一般老厂房。我们把这三个建筑通过一定的技术量化手法对上述八大价值进行评价。通过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建筑各个方面的价值指数。

 

通过这些指标评价,其一,我们根据评价结果可以判断这个建筑应当保留还是拆除;其二,我们通过分析分项价值的表现,可以判断出这座建筑到底是在哪个方面有更多的价值,再利用时就需要关注。

 

在对工业建筑保留与否的综合评价过程中,我们还应把握几个重要原则:当该建筑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非常突出时,无论其他价值如何,都应该予以保护;当其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比较突出时,拆毁它会对周边环境及公众利益造成损害,应尽量保留和再利用;当其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比较突出时,即建筑和空间质量上佳,再利用适应性和灵活性较强,也应少拆除多利用。

 

我要说的第二点是科学评估。我们希望通过引入一些科学化的技术与方法,能使工业遗产保护的操作过程更加理性。科学评估划分成几个模块,包括现状调研、价值,再利用潜力、设计、实施过程、完成效果等。现状评估的指标体系也可划分成五大方面,包括:总体概况,建筑元件,空间与结构,材料与技术,环境与设施,可以借助AHP模型来表达。

 

最后想说的是理性操作和创意利用。我们在探索几种适用的量化技术。第一是数据库技术平台的建立,希望将国内外典型的工业遗产再利用案例建立起数据库,形成技术平台,并对18项指标进行统计,如国别、设计单位、年代、类型、改造方式、平面图、照片等。

 

 

数据库平台示例(图片来源/蒋楠报告提供)

 

 

可视化软件示例(图片来源/蒋楠报告提供)

 

第二是遗产保护利用设计可视化技术的研究。这个软件申请了著作权,我们在其中将案例厂房进行三维建模,每一个柱子和梁板都可以活动,并可以选择多种改造的技术方法,达到一个设计可视化、直观化的目的。

 

又比如我之前参与的原南京压缩机厂改造更新设计。当时有一个整体的操作思路,就是希望基于价值评估确定构思与策略,基于资源评估确定建筑保留抑或拆除,基于潜力评估确定遗产利用方式。压缩机厂包括生活区,办公区,景观园林区,在山体环抱中,环境非常好,并有大量高大老厂房,对我们组织空间非常有利。通过价值评估判断,把包括历史、文化、景观、建筑、经济在内的价值,通过规划上显山露水,复合利用等策略将场地大部分保留下来,梳理场地脉络,重塑场所景观。

 

 

南京压缩机厂改造更新效果图(图片来源/蒋楠报告提供)

 

 

工业遗产再利用功能意向与潜力分析表(图片来源/蒋楠报告提供)

 

在资源评估中,我们运用数据库技术平台,对厂区内每个建筑的信息进行分项评价,根据得分决定每一个建筑的保留和拆除。如何能反映再利用呢?我们还通过再利用潜力评估,分析每栋厂房适合的功能,比如展演,办公,教育等,最终形成成工业遗产更新的四种模式,包括:建筑遗产改造和水体的结合,新旧建筑的结合,建筑遗产内部空间的二次重构,特色工业空间的再生等。

 

最后作个小结,国内的工业遗产保护更新事业,近年来已经得到了很大发展,现在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工业遗产的价值。我认为,现在对工业遗产的关注焦点应该逐步从对概念意义内涵与原理的解读,转移至对其保护利用技术路径的系统梳理、适用方法的整理归纳以及相关技术标准的构建完善上。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相对理性的技术方法,在实践中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推进工业遗产保护再生的科学决策和质量控制,实现工业历史地段的有机更新和工业建筑遗产的活化再生。

 

演讲4:都市边缘的产业遗存更新如何成功?


 

王芳 Logon罗昂联合创始人,建筑师

 

上海的城市更新项目最早能追溯到1999年左右,像M50这样自下而上的案例。2004年的八号桥,开始有国有企业参与其中。到2010年,产生了一些生活方式类的城市空间更新实践。两年前,上海大概有300多个城市更新项目,最近则达到400多例,可谓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这里概述罗昂主持的三个案例。第一个是2009年完成的八百秀,距离静安寺步行只有15分钟,前身是一个上世纪40年代的钢铁加工厂。整个建筑面积有22000平米,但只有25米是对常德路敞开,厂房的纵深很长,木质顶梁架构保护的非常好。

 

 

八百秀整体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八百秀主秀场(图片来源/logon-architecture)

 

 

八百秀内景(图片来源/logon-architecture)

 

在改造过程中,我们把之前的外立面去掉,把主立面栅墙的部分打开,尤其对大厅进行了谨慎的改造。我们将120米的秀场长廊作为轴线,分成三个片区,上面是F&B区域,下面是办公,塑造混合功能。上海时装设计周、音乐谷艺术节都已经在此成功举办。同时,这里也是很好的办公场所,22000平米有15000平米是办公场地。

 

在入口的广场,可以做各种活动,还有半室内半室外的咖啡馆、创意办公空间、公共艺术空间,甚至图书馆、瑜伽房等。我们认为,好的设计就是好的商业,带来好的商业,这是完全互动的。到现在,八百秀一直维持99%的入住率。

 

什么才是城市更新项目商业上成功的关键?是人群。但需要注意的是,市中心和都市边缘的更新方式非常不同。在面积上,边缘地带是片/面状分布,城市中心点状分布。人文上,城市中心项目的人文资源、文化舆论有优势。而城市边缘在生活、办公、工艺成本和办公规模上有优势。因此两者方式很不同。

 

上海玻璃博物馆尤其印证这一点。它在宝山区城市边缘,距离市中心45分钟车程,周围都是重工业厂房,是宝钢的生产基地。做一个项目要了解所在的区位和城市肌理,如何导入正确的人群,我们就把目标人群定位在年轻的家庭,可以开车前往。

 

业主是在地的一位玻璃厂老板,本来希望做个画廊,但这样停留时间就很短,驱车前来很不经济。我们大胆的提出来,是不是可以结合片区原有的玻璃厂,做一个二类的、功能混合的玻璃主题博物馆,除了展出外,还有商业附属、公共空间,这样人们可以停留半天以上。

 

项目初始面积1000多平米。但我们需要更多的面积,在厂区里面获得更多的改造空间,配合容纳各种功能。另外,从街道上看,空间的视线被阻挡,沿街有很多临时商业用房,这些产权又不属于业主。我们说服业主把沿街商业产权买下来,然后拆除。这样就有机会在老厂房外面加建新的钢结构部分,形成新-旧-新的序列,可以容纳各种功能。

 

 

玻璃博物馆外景(图片来自网络)

 

 

玻璃博物馆内景(图片来源/openbuildings.com)

 

博物馆需要地标性,外立面怎么做?当然是玻璃。我们用了一种用在工业上的U型玻璃,一般是竖着来用,我们则横着用。本来想在每个U型玻璃后面放一个LED灯在夜晚映出每条字样,但因为经费问题砍掉了三分之二。通过精确定位,最后呈现的马赛克效果反而最好。

 

博物馆到现在已经有六年时间。除了主要的展馆外,还有商店、临时展馆、热玻璃秀,DIY空间、体验区域、咖啡吧等,形成一系列商业活动空间。很多高档汽车品牌也在这做活动,是这里一大块的收入来源。此外还可以做小型论坛,画廊等。

 

所以我们在这用的是“亏损诱饵”。业主认为最重要的不是在最短时间获得最大经济效益,而是怎样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最大化其经济效益。玻璃博物馆的业态提升了项目的品牌效应,甚至是土地价值,容积率也从0.8提升到1.5。经过更新改造,这个园区项目的租金提高到每天每平米3块钱。周围的项目则在1-1.5元。

 

所以,比较市中心和都市边缘的策略。市中心是基本不拆旧,面积不增加,就解决商业基础设施功能会有10-15%的增加,尽量不新建,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是短期策略;边缘区拆旧,容积率会大规模增加,会有很多新建建筑,土地性质会发生变化,是长期策略。

 

第三个是上钢二厂,在杨浦区周家嘴路黄兴路,原有面积7-8万平米。改造过程中,只保留15%老厂房开发了85%部分,总建筑面积30多万平米,整体功能混合。中心核心区是55亩商业、创意办公,新建区域有办公、公寓,酒店。

 

 

1970年代的上钢二厂(图片来源/照片中国)

 

我们还将工业遗址的现场情况做了档案,把工业特征、附属结构,建筑结构,在后期设计里做了融合。所以,最后整个形成园区功能混合的分工,每个片区内部功能也混合,是具有工业历史特色的办公、研发、生活、商业园区。

 

同时,园区将宝钢的高线融合到外立面上,中间保留很多工业遗址的铸造长廊,将整个园区空间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新、旧地标的对比,既和谐,又带有场所精神。

 

所以,绝不要低估城市复兴的力量。

 

演讲5:老工厂区的新功能需要慢慢植入


 

陈建邦 瑞安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规划发展及设计总监

 

中国开始大规模建新城也就是最近30年。有数据指出,中国十几年来建的新城面积,超过之前所有的城区面积之和。现在中国劳动力人口已经到顶开始往下走,人口也开始老龄化。这几十年建的新城,因为面积过大和小汽车的通勤方式,能源消耗也过多。

 

如果把这些客观背景加在一起,在今天,从工厂从到活力新城过程中,怎么去规划?肯定和以前一样。当下要做新城新区,是不是在一些已经有比较好基础的地方?而且我认为,规划的新城,如果建了三分之一就有了一定的活力,整个的可持续性才会比较保险。

 

有一些城市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不停扩张做新城,但是市中心反而开始收缩、衰落(urban decay),城市开始生病。最典型如美国,过去长时间的郊区化(suburbanization)往外扩张,外面开个沃尔玛等大商场,人流和车流就跟着过去,但市区空心化。很不幸的中国也开始出现这一现象,这一部分是我们规划师的责任。

 

对于老工厂区的更新,最环保的做法,就是就地再新用,改变建筑物的用途。当然不是把所有工厂和人都赶走,只剩下一两个稍微漂亮的建筑,应该是一步一步地来做。一个工厂区可以同时有工业和非工业存在,新的一些产业业态如R&D、居住慢慢植入,完全可以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Q & A

 

观众:我就住在南外滩地区。我认为现在上海很多工业遗存,比较强调建筑本身的遗存,对工业本身考虑不多。我认为理想状态是,在保留建筑物的同时,内部还能保留一些工业的元素,这样人们进去看的时候,会知道当时的工业现场是怎样的。我想问于老师,在改造中,能不能辟出一小部分空间,保留工业现场,将文化延续下去?


于一凡:我同意你的看法。我们讲后工业景观,工业二字是不能丢的,工业有工业之美。实际上在南外滩,仓库要求把原来的金属吊门和材质保留下来,秦皇岛路码头断掉的栏杆、裸露的钢筋,都用玻璃罩扣起来展示当时的工艺。我们在做浦东民生码头的时候,也会把码头的设施,比如鹤嘴吊、栓船桩等都保留下来,这应该是所有做工业遗产保护的自觉和共识。

 

观众:请问蒋楠老师。AHP是一个科学的客观的体系,您的演讲中提到了八打价值和各种评价因子,但是我个人觉得比较主观,有没有比较客观的支撑?


蒋楠:我觉得这套体系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现在的建筑师、规划师提供服务。我前面提到,中国现在的情况是广义层面的工业遗产面广量大,太多的设计单位都在做工业遗产更新设计,而不仅仅是文物保护设计单位。如何使这些建筑师通过简单的培训,提供一个可操性的遗产更新方法,尽量避免错误的发生。同样,这些因子的产生,是通过十个以上专家,通过意见综合汇总,保证最大程度的科学化和客观性。

 

于一凡:一般来说,评价因子的定义来自广泛的、国内外的文献,当然也来自个人经验。

 

蒋楠:是的,当时也对几个主要国家的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指标都做了研究和整理,再结合我国国情和专家意见制定了这些因子。

 

观众:想问蒋楠老师。我比较震撼的是,你把工业遗存纳入到数据库里,给一个评判标准,对工业遗存评分。但一个疑问是,历史、环境、经济效益等价值,都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这些评分会有更新吗?


蒋楠:关于历史价值。去年九月公布了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遗产保护特别重要的趋势是遗产的日常化,我们20世纪距今几十年的房子也开始成为遗产了,包括上海东方明珠塔这样1990年代建成的也在名录之内。历史价值,尤其对于工业遗产,并不是绝对的,不是简单的历史越长价值越高,应该有个开放的标准和心态。

 

第二,数据库是一个探索尝试。我们后来还做了一个动态更新的课题,但这也很难,不可能做到随时动态,只能分几个节点,比如改造前、中、后一段时间,在节点状态做评分更新,经过一段时间回头看看,会有新的结果。有可能以后会结合一些新的技术,比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投入到遗产保护、城市设计中。这是一个方向,需要大家共同探索。

 

 

活动策划/解释、宋敖

文字整理/宋敖、张炜仑

现场视频直播/张炜仑 文字直播/赵忞

摄影/宋敖

社交网络编辑/屠菡、佟鑫

| 0 | by meixuejiao | in : 活动信息 Event

第三届亚太商业地产建筑设计效能高峰论坛暨Green-CREP商业先锋大奖圆满成功

2014年11月12-13日,由领沃中国(Linver Insights)主办,美国建筑师协会上海分会(AIA Shanghai) 联合主办;由德国商会授权支持;由新加坡建筑期刊FuturArc特别支持;由中天电子和艾旷数字科技提供技术支持的第三届亚太商业地产建筑设计效能高峰论坛(Green-CREP3)暨2014亚太商业先锋大奖颁奖典礼,在广州南丰朗豪酒店成功举办。

本届峰会云集270多位来自业主方与酒店管理集团约占44.8%;建筑/景观/室内设计机构和工程设计机构约占29.3%;解决方案提供商约占21.9%以及咨询/认证/运营机构约占4%等商业地产菁英围绕“新理念-新技术-新体验-新价值”展开;分别就零售地产,酒店与度假村,办公与公用商业建筑三大业态深入;通过11实操案例分享,4个头脑风暴,3互动问答,1个对话环节,2014亚太商业先锋大奖颁奖晚宴等多种形式;最大化与会嘉宾的专业探讨,互动交流和商业拓展机会。


其中开发商代表来自香港铁路MTR,南丰地产,瑞安房地产,中国首钢集团,招商局地产,百联集团,远洋地产,世茂地产,金地集团,深国投商置,奥园地产,富力地产,苏宁置业,卓越置业等;酒店代表来自香港大上海酒店,洲际酒店集团,朗廷酒店集团,中粮集团(酒店事业部),雅阁酒店集团,希尔顿国际酒店,美高梅酒店集团,深航酒店;设计机构代表来自SOM, 慕若昱,AECOM, TFP Farrells, 凯里森,HBA, 阿拓拉斯(中国),美国FADG设计集团,德国佩西规划建筑设计,欧博迈亚工程咨询,GVL国际怡境,华凯国际,日清建筑设计,美国DCI思亚,筑境设计,普利斯设计集团,湃昂国际建筑设计等; 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代表来自飞利浦(中国)、博世(中国)、亨特道格拉斯(中国)、摩托罗拉系统(中国)、劳芬卫浴、阿波罗卫浴,Bureau Veritas法利咨询,广联达软件股份,西顿照明,美埃(中国)环境净化等; 媒体代表来自新浪地产,搜狐焦点,搜房网,网易地产,和讯房产,每日经济新闻,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版杂志等。

 

峰会首日由北京侨福芳草地项目的总设计师徐腾先生主持。来自中国首钢集团的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孙永刚先生就“炼钢料场”变身“京西798”展开,讲述老工业如何摇身一变成为以人居环境为主题,集产业、休闲、旅游、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创意主题园,该项目的设计方英国思锐建筑事务所中国区执行董事孙琴女士参与了案例分享后的互动问答环节。同样的商业化转变发生在“海上世界·传奇新一幕”,招商局地产控股的设计管理部副总经理刘彦女士讲述如何通过对一艘船的改造和开发使之变成了具备美观性和实用性且融合了建筑和文化的滨海综合体,该项目的设计方凯里森(中国)总建筑师魏青峰参与了案例分享后的互动问答环节。围绕这种滨水开发形式,FADG公司设计总监Ian Bulloss先生在“未来滨水开发的新机遇”演讲中以亚斯岛为例设想了未来中国滨水开发设计方式需体现综合性和可持续性等观点。谈及可持续性,规划运营就成重中之重。西溪印象城业主方商置资本有限助理董事方德昌先生通过全方位的描述展现了这一时尚、潮流的区域购物中心的风貌,强调设计管理模式始终围绕家庭型消费的定位标准,主题鲜明故其业绩优异。无锡百联奥特莱斯总经理周孙彤先生在案例分享中也提到该项目设计及运营皆以水城威尼斯为主题,使得奥特莱斯的升级不仅是在建筑结构和外形更包括其文化内涵,并由此吸引商机,该项目的设计方美国DCI思亚国际董事总经理张乃尊先生参与了案例分享后的互动问答环节。绿色节能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要素之一,在侨福芳草地项目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该项目设计师IDA-HK创始人徐腾先生讲述了其用烟囱为蓝本设计规划,将这个建筑和自然通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将资源用到最极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多用途绿色建筑的别致环保理念。香港地铁公司总工程师梁民发先生在TOD案例演讲中论述了如何有效利用地铁资源及物业开发+地铁的规划设计概念从而取得共赢的效果。此外,飞利浦照明的余丰女士也就“飞利浦智能互联照明引爆商业魔力”为主题点出如何通过照明系统的表现力来烘托酒店与商业主题。

峰会首日当晚的Green-CREP亚太商业先锋大奖的颁奖晚宴上,由主办方领沃中国代表,AIA上海分会的创始代表Christopher Chan先生以及晚宴指定用酒提供商桃乐丝中国南区总监Vincent Law先生致辞。晚宴上首先向峰会第一天获得投票最高的三位发言嘉宾颁奖,分别为首钢集团孙勇刚先生,IDA-HK徐腾先生,以及FADG Ian Bulloss先生。颁奖嘉宾为DCI思亚设计董事总经理张乃尊先生。随后主办方代表,AIA上海代表,FuturArc代表Elaine Wai女士以及桃乐丝中国代表向获得2014年度亚太商业先锋大奖的嘉宾颁发了奖杯,获奖项目分别杭州西溪印象城、深圳海上世界滨水综合体、无锡百联奥特莱斯、金地仟百汇、首都钢铁项目改造、侨福芳草地、广州南丰汇、香港半岛酒店、上海新天地朗廷酒店、无锡灵山精舍酒店、上海世茂洲际新体验酒店、中国尊、香港地铁-香港圆方购物中心等。最后桃乐丝中国还特别抽出幸运大奖6名,分别获得由桃乐丝提供的2014世界杯足球限量版泰亭哲珍藏香槟,2014莱德杯高尔夫赛指定用木桐嘉棣红葡萄酒以及精选星空红葡萄酒。

峰会第二天“酒店与度假村”分会场开篇由AECOM公司执行总监殷茵女士带来APEC雁栖湖项目分享,并在案例之后以“体验”为主题主持头脑风暴,中粮集团酒店规划设计部李亮先生,LTW公司合伙人杨立琬女士,筑境设计研发总监刘鹏飞先生分别从投资的回报率,建筑与环境融合和个性化服务等方面来探讨。杨立琬女士更通过凯悦与香格里拉两个酒店案例更深入的强调了人文景观是酒店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相关论点同样出现于下午“主题酒店:突出韵味,挖掘内涵”为主题的讨论环节中,其中GVL国际怡境景观设计董事程克容先生进一步的认为酒店需要顺应当地人文景观的发展,讨论嘉宾HKG建筑设计董事长胡平先生和Studio HBA公司董事李鹰先生也表示认同并补充到酒店设计必须牢牢把握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迪拜帆船酒店的主创设计总监再绿建筑(上海)的Martin Jochman先生,特别带来了其又一建筑力作“深坑酒店-世茂新体验洲际酒店”的案例,其颠覆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使我们冲破传统的束缚,不得不让人们为未来的酒店与度假村设计浮想联翩。当今酒店设计更多运用科技潮流体现现代感和人性化。在科技对话环节,香港上海大酒店研究与技术总经理Ingvar Herland先生介绍了先进的3C互联技术,在与朗廷酒店集团副总裁孙奋生先生的对话中谈及科技与酒店建筑本身的协调搭配,具有前瞻性。飞利浦照明朱立弘女士所介绍的照明系统和摩托罗拉系统无线业务板块高峰先生所介绍的WiFi业务支持分别让嘉宾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阐述科技的运用能很好的提升客户体验度,对于可持续发展相当重要。

 

峰会第二天“办公与公共商业建筑 ” 分会场开篇由SOM中国区总监周学望先生从前期的建筑设计角度来提出在性能、外观、结构都能够实现最高能效的绿色建筑,可以带来更长远的回报,并达到可持续的发展。同是设计方的凯里森(中国)副总经理朴双根先生认为要做出聪明的项目需强调与人相关的可持续发展性,与大自然建立联系,与周围社区的很好融合,满足综合功能的需求,找到可持续发展与建造成本之间最好的平衡都能够保证建筑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奥雅纳深圳分公司副董事赵宏先生则认为建筑活动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所面临的困难,总结了“以柔克刚”和“刚柔并济”两点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做到真正的经济合理,节约资源。从项目改造角度看,招商局地产副总建筑师胡树志先生从招商地产总部办公楼项目着手分析,认为建筑的绿色技术以及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比利用建筑材料和构造的做法更节能。瑞安房产规划发展及设计总监陈建邦先生异曲同工的运用了资源节能的范式在社区改造上做到既保护又发展,以瑞安岭南天地项目为范本阐述如何做到项目在经济与文化两方面共同科学发展。从绿化的使用角度上来说,欧博迈亚总经理洋世丰先生认为要创造出生态化的景观不仅外观好,更要考虑到整个生态圈的和谐发展,基于整个城市的系统中,建筑物可以有更长的寿命。阿拓拉斯景观规划师、主创设计师中里竜也先生从他擅长的景观设计着手,依照人类情感的发生提出五层体验理论,通过景观体验,为商业项目聚集更多的人气,提升商业价值。从建筑特色的角度来说,华凯国际董事总经理高山兴先生认为建筑的创造重点应是可以体现当地的文化、地貌、文脉的,每个建筑需与当地文化紧密结合,而不应该仅仅是国际式。由慕若昱建筑设计合伙人Christopher Chan先生主持的头脑风暴成为了亮点。TFP Farrells董事Stefan Krummeck先生,以及SOM中国区总监周学望先生发言的核心点为:绿色节能、高效性、可持续发展、社区融合。在融入项目所处地区的基础上,尽可能利用项区域的自然资源以及原有资源,建成保证高效性的绿色节能的建筑,以达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相信有了这样明确的发展方向,中国的公共商业建筑一定会有更好的未来。

 

尽请期待2015年5月举办的APCREC第七届亚太商业地产合作论坛-2015中国峰会。

会议官网:http://www.linver-insights.com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linvercrec

 

| 0 | by meixuejiao | in : 活动信息 Event

Process进程-展望 EUMake_EUSight尖端设计系列活动:超前建筑和生成设计展

SOHO复兴广场,上海,中国

2014年11月1日—16日(公众开放日11月2日-10日)

展览网址:process-exhibition.eu

主办:英国EUMake建筑联合事务所

协办:SOHO中国

 

PROCESS是一个致力于探索当代设计方法及其不同概念性和实质性内涵的进化本质的展览。它史无前例地聚集了一系列的建筑师和设计师,这些建筑师和设计师通过创造性的编码、自然现象的数字模拟以及各种其他的迭代技术所拥有的革新性发展潜能,不断地突破和拓展其领域的边界。

 

本次展览由英国EUMake主办,由Vlad Tenu策展,并由EUMake中国区首代总经理成晟担任总指导。展览将于11月1日在上海天际线最新成员之一——SOHO复兴广场盛大开幕。展览精选了EUMake_EUSight联盟内许多享誉盛名的建筑师和设计研究人员的新近作品,包括Alisa Andrasek, Isaie Bloch,Bloom工作室 (AlisaAndrasek 和 Jose Sanchez), Loop.Ph工作室(Mathias Gmachl 和Rachel Wingfield),Matias del Campo和Sandra Manninger, Arthur Mamou-Mani, NotaNumber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NaNA),Gilles Retsin, Jose Sanchez,ScanLAB Projects工作室, Richard Scott,Robert Stuart-Smith,Marios Tsiliakos,Vlad Tenu 以及 Daniel Widrig。

 

Marios Tsiliakos, Ichnos,

NotaNumber Architects (NaNA), TheBulgari Pavilion

 

通过与各种系统化的创新机制或算法技术构思、利用尖端制造技术而得以实现制作的装置艺术品和建筑实验品亲密接触和互动往来,打造一个活力四射的空间,一场身临其境的体验将发生在SOHO复兴广场顶楼31层。

 

亮点作品包括:

Alisa Andrasek 和Jose Sanchez的迷你花海——源于Bloom的城市玩具、社交游戏、集体“园艺”体验,是大伦敦市政府委托为伦敦奥运会量身制作作品的指定设计师。

Matias del Campo和 SandraManninger为SOHO复兴广场最新打造的室内设计作品,其灵感源于繁复精细的巴洛克几何图形和生物系统。

Richard Scott的Rivers Crossing(穿越河流)——一个源于分层实验的动态组合,它启发超出经验之外的非自然空间。

Robert Stuart Smith为巴西圣保罗大桥的标志性设计方案——一个利用当地特定的纤维增强塑料工业的作品。

Loop.pH 的先锋索尔圆顶建筑结构——由成千上万个单独编织的复合纤维圆制作而成,一个基于碳原子之间的共价键而形成的基本几何体。

Vlad Tenu“最小的复杂度”——作为2010年Tex-Fab REPEAT大赛的冠军,在2012年伦敦设计节和伦敦建筑节均有展出。与此同时,“最小的复杂度”因其“神圣的细节”于2012年被美国建筑师协会授予的休斯顿设计大奖。

Bloom, Bloom at the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Matias del Campo&Sandra Manninger, Xeno

 

Alisa Andrasek, Mesonic Fabrics

 

Robert Stuart Smith, Supple Agenciesby Kokkugia

 

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Vlad Tenu先生表示:从模拟到数字,从理性到诗意,从数值到乐声,多样化的手段阐述着其应用程序在建筑、设计、时尚和艺术上无尽无穷的运用空间。Process在汇集了独特而强大的设计感的同时,也向那些提高我们的生活和塑造世界的未来的创意者致意。

 

 

展览期间, 11月2日将举办EUSight Talk主题演讲会,演讲者阵容有:Ermis Adamantidis和Dominiki Dadatsi (NaNA工作室)、Isaie Bloch、Mathias Gmachl (Loop.pH工作室), ArthurMamou-Mani、Gilles Retsin、Richard Scott、Rob Stuart-Smith、Vlad Tenu 以及Marios Tsiliakos。10月27日至31日期间,将会有3个主题的EUSight Workshop大师研习会, 对优秀建筑设计专业毕业生开放。

 

活动的主办方英国EUMAKE联盟是欧洲最大的联盟设计机构,服务的海外客户主要为政府公共部门和主要开发商。 EUMAKE作为EU-DO首个也是最公认的联盟设计平台品牌,涵盖了全面的设计门类,其中优先项目多为中大规模的建筑设计、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包括商业地产项目开发、旅游地产项目开发、大型城市综合体、高层和超高层写字楼及总部办公楼、博物馆及影剧院等大型公共政府项目等。EUMAKE的项目分布在世界各地,并有相当多的项目荣获了国际级建筑大奖,被众多媒体出版报道而备受瞩目。

 

EUSight是EUMake联盟机构里最具全球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设计力量,是在中国的首次展览。EUSight是一个世界领先的设计平台,拥有许多世界尖端的建筑和设计工作室,也包括一群跨学科思考和工作而且才华横溢的个人先锋设计师。

 

作为本次展览的总指导,成晟先生表示:EUSight致力于成为一个孕育设计明星与世界大师的摇篮,在促进下一代伟大的设计师和建筑师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的目的是不断推进界限进至任何可能境地,洞悉那些通常设计事务所不能抵达的领域。我们一向热忱与那些寻求、期盼并且敢于投资未来21世纪艺术、建筑、设计的大胆创新方法且富有远见卓识的客户进行合作。

 

Loop.Ph, Kensington Archilace

 

Vlad Tenu, Minimal Complexity

 

展览详细信息:

展览日期:

2014年11月1日—16日(公众开放日11月2日-10日)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五:11:00-17:00

周六、周日:11:00-21:00

 

 

EUSight Talk主题演讲会:

时间:2014年11月2日(周日)14:00-18:00

演讲人:

Ermis Adamantidis & Dominiki Dadatsi, Isaie Bloch, Mathias Gmachl, Arthur Mamou-Mani,

Gilles Retsin, Richard Scott, Rob Stuart-Smith, Vlad Tenu, Marios Tsiliakos

免费入场,请发邮件至sh@eumake.com预约参与。

联系电话: 021-53856557

 

EUSight Workshop大师研习会

本次研习会将招募甄选志愿者,与世界顶尖的设计师近距离接触学习。来自建筑专业或艺术学院且拥有一定的工艺制作能力的设计师或学生将优先考虑。研习会由三个环节组成:展示介绍、指导教程、现场组装。

 

10月27 &28日 Anemone(银莲)

装置艺术安装组合件/由建筑师Vlad Tenu 带领组装(限6名)

10月29日 Mini Bloom(迷你花海)

装置艺术安装组合件/由建筑师Alisa和Jose 带领组装(限6名)

10月30&31日Loop.pH(蜂巢穹顶)

装置艺术安装组合件/由建筑师Mathias Gmachl带领组装(限6名)

报名截止日期:10月26

请将简历及portfolio发送至hr-sh@eumake.com

咨询电话:021-5385 6557

 

二维码1-免费门票注册

 

二维码2-EUSight Talk主题演讲会预约报名

 

 

 

| 0 | by 里斯本 | in : UC推荐 Highlight, 活动信息 Event

“城市:置入、再现——一本杂志的方法”主题展览在京开幕

2014年9月20日下午15时,《城市中国》杂志在Studio-X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建筑中心举行“城市:置入、再现——一本杂志的方法”主题展览开幕式,匡晓明总编作主题讲座“后泡沫时代的中国新城市主义”,在京的多位建筑师、学者、媒体人和本刊读者到场参与。展览将持续至10月11日,欢迎大家前往观看。

豆瓣同城:http://www.douban.com/event/22589759/

本刊读者、豆友@yunjinzh 观展后的图文记录:http://www.douban.com/note/427111734/

| 0 | by meixuejiao | in : 合作内容 Partner, 活动信息 Event

第三届亚太商业地产建筑•设计•效能高峰论坛正式启动

实体与网络转换,传统与现代嫁接,奢华与亲民混搭,融合是一种趋势;从销售商品到销售故事和服务,从价格比拼到人文体验,还有诸多含苞欲放的商业新理念……商业从来就是这样,变化层出。而作为商业的呈现载体,购物中心、酒店度假村、办公楼、文化商业城等,又将随之出现怎样的建筑新形态与运营新模式?

领沃相信:商业新理念,必将搭载新技术,带来新体验,创造新价值!而发现、探索这些商业的建筑、设计、效能形态与模式就是Green-CREP所要体现的价值。

第三届亚太商业地产建筑·设计·效能高峰论坛(Green-CREP3)正是以“新理念,新技术,新体验,新价值”为主题切入,由领沃中国(Linver Insights)联合美国建筑师协会(AIA)联合主办,将于2014年11月12-13日在朗廷酒店管理集团旗下的设计型奢侈酒州南丰朗豪酒店(Langham Place)举办。

内容设置上,Green-CREP3峰会首日以4个亚太商业先锋案例和40分钟针对性问答拉开序幕,案例精选新加坡西部第一个多用途生活中心(JEM);中国首个商•旅滨海新城(深圳海上世界);从“沙漠之花”到“世界第一”(迪拜哈利法塔);以及未来最大的城市商业•文化•艺术博物馆(上海西岸);每一个案例之后还将专设10分钟项目团队问答环节,不仅仅是项目的业主方高层,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方,酒店管理方,以及运营方也将受邀上台,全面并专业的回答嘉宾提问。

 

随后以16个实战项目案例及8个头脑风暴分别深入解析3大典型业态。零售业态(购物中心)以“理智+情感”为主线,主要分享浦东嘉里城,桥福芳草地,香港地铁,成都宽窄巷子,首都钢铁这5个典型案例。酒店与度假村业态以“创意+设计+高科技= 体验”为主线,从度假村目的地、科技低碳酒店、主题酒店、设计型酒店4个类型切入,带来棕榈岛亚特兰蒂斯酒店、香港奕居酒店、丽江格拉丹帐篷酒店、苏州托尼洛-兰博基尼书苑酒店、珠海长隆横琴酒店、台北W饭店的案例分享。办公与公共商业建筑业态则以“规划+功能+能效= 可持续”为主线,从超高层建筑、BIM价值工程、办公节能、总部基地4个类型切入,带来上海中心大厦、凌空SOHO、香港零碳天地、深圳招商地产总部办公楼、天津滨海新区北塘总部基地的案例分享。部分精彩案例解析后还特别设置头脑风暴环节,不仅仅停留在成功案例分享层面,更多的是群策群力,集思更多创新概念并探讨其可行性。

Green-CREP3峰会上,领沃中国将输出重量级业主方发言嘉宾和酒店管理集团嘉宾,其中开发商有来自外资的标杆型企业,也有国内发展势头强劲的中坚力量;酒店集团除了耳熟能详的几大全球连锁,更注重国内外精品奢侈酒店,有特色、有体验、有品质、可持续的酒店集团高层前来分享。联合主办方AIA美国建筑师协会也将输出重量级设计大师团队亲临现场指点分享。

 

Green-CREP3峰会首日,领沃中国还将联合新加坡BCI Asia旗下FuturArc,首次在论坛晚宴上颁发亚太商业先锋大奖,由20位决策层评审团从亚太60多个入选商业项目中最终评选出25项先锋商业项目。

 

此外,Green-CREP3也更加注重互动性,实效性与体验性。论坛环节特设现场互动打分系统,每一轮演讲和讨论环节后,由参会嘉宾对所有发言嘉宾进行现场评分,(评分系统和终端设备由国内专业技术支持机构Sunvote特别支持),并在大屏幕显示得风,促使发言嘉宾分享更多“实料”。另外,峰会首日的案例分享以及颁奖晚宴上的获奖项目,将由领沃中国的数字技术合作伙伴ICON Digital Technology制作成裸眼3D效果,更多维和生动的展现优质项目的方方面面,给予嘉宾身临其境参观项目的体验。

 

Green-CREP3规模为300-350人,其中60位重量级发言嘉宾来自Lend Lease, 招商局地产,嘉里建设,Capella酒店,第六感酒店,阿玛尼酒店,SCDA建筑设计,AFSO设计,HKG建筑设计等;聚集80+ 商业地产(购物中心、酒店、写字楼等业态)开发商,来自上海西安开发,重庆申基集团,SOHO中国,绿地控股,万通地产,远洋地产,铁狮门,伊玛尔地产等;50+ 酒店及度假村管理集团,来自棕榈岛亚特兰蒂斯酒店,北京盘古七星酒店,开元酒店,丽江格拉丹帐篷酒店,凯宾斯基,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等;60+ 工程 / 建筑 / 设计机构,来自SOM,KPF,TFP Farrells, RTKL, AECOM, Atkins, 柏诚等,以及40+ 优质咨询服务 / 产品 / 解决方案提供商。40家国内外权威媒体将参与报道。会议设有中英同传。

 

商业地产业建筑设计及能效管理领域的一大盛会,期待您的加入!

 

会议官网:http://www.linver-insights.com/crep3/

报名及咨询电话:+86 21 5100 1880

电子邮箱:marketing@linver-insights.com

微博:http://weibo.com/linvercrec

 

| 0 | by meixuejiao | in : 活动信息 Event

筑龙网与土木工程学会联合创建中国建筑智库

摘要: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于2014年6月6日发布了<关于加入《中国建筑智库》的通知>,正式宣布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与筑龙网联合发起创建中国建筑智库。

中国建筑智库聚集建筑行业各细分领域的顶级技术专家及技术团队,为业主、设计单位、施工企业提供研究、咨询、论证、评估、培训等专业化服务,助力中国建筑行业发展。

中国建筑智库秘书处设在筑龙网,负责智库日常相关工作。中国建筑智库的首期规划是逐步建立专家个人主页,提供全社会免费查询,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其次是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各专业的专家交流小组,使专家能及时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交流;同时建立专家咨询系统,为企业与工程项目提供技术与管理上的研究、咨询、论证、评估等专家服务。

目前,陆续有数百名建筑领域的专家、学者申请加入中国建筑智库,有关专家的在线答疑和教育培训等活动已逐渐开展起来。

众所周知,建筑行业资深人士、专家往往供职固定的岗位,其经验和理论知识很难得到最大发挥。如果这些建筑精英的思想和力量能够凝聚起来,将对中国建筑业发展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

中国建筑智库是中国建筑领域的智囊机构,由建筑行业实战专家、学者、高级工程师、知名设计师等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构成,为决策处理建筑行业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和路径,让专家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工程项目及相关人士提供咨询、指导,在为专家之间相互交流提供快捷的通道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更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过去的十几年,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深化,世界建筑领域的相互融合,中国建筑业如何领先国际,突破新的发展瓶颈?这是对国内建筑人提出的巨大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我们相信,中国建筑智库会助力中国建筑业开启加速度。

 

| 0 | by meixuejiao | in : 活动信息 Event

第八届金盘奖深圳赛区评选顺利落幕!

2013年8月30日,《时代楼盘》第八届金盘奖深圳赛区评选在深圳皇庭V酒店顺利落幕,四大分赛区活动完美收官!评选围绕“年度写字楼、商业楼盘、酒店、公寓、别墅、综合楼盘”一共六个奖项展开。主旨为引领行业发展,以优秀建筑启迪设计思维,权威评论点明设计价值。

8月30日上午,活动主办方特举办金盘奖系列主题沙龙,沙龙以商业热潮下的住宅地产为话题,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场为“开放式街区在地产中的意义”;第二场为“.新政下的养老地产”。论坛活动从设计角度出发,涵盖了商业和政策两个部分,既探讨了热点话题,又明确了新政意义。在活动中设计师踊跃发言,场面热烈。

8月30日下午,“金盘奖”评选活动在万众瞩目中正式开始。“金盘奖”活动是中国房地产界、建筑界的年度盛会,也是地产行业的风向标。本届活动依旧延续过往七届的思维,意在通过重重评选最终推选出2013年度最佳的楼盘,真正推选出行业的标杆项目,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金盘奖”项由业内著名地产专业杂志《时代楼盘》举办的房地产设计类的综合性大奖,是房地产界、地产设计行业内最权威的专业奖项之一。第八届金盘奖特别设立四个分赛场一个总赛场,希望通过严格的筛选和评选过程,传达主办方所坚持的“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原则。

活动出席嘉宾:

  • 蒋春阳   总建筑师         万科地产
  • 张小华   设计总监         佳兆业集团
  • 刘继周   副总裁           中洲集团
  • 黎国林   设计总监         卓越地产
  • 沈虹     董事副总裁       GVL国际怡境设计集团
  • 邱慧康   总经理           深圳市立方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 陈晓宇   总经理总建筑师   加拿大AIM(亚瑞)国际集团
  • 范文峰   总经理总建筑师   广州纬纶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 覃  力   教授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李  明   副总经理         澳大利亚柏涛(墨尔本)建筑设计亚洲公司
  • 王君友   董  事           梁黄顾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 李宝章   首席设计师       奥雅设计集团
  • 陈新军   总经理           深圳市博万设计有限公司
  • 陈  竹   总建筑师         深圳市清华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林  毅   总建筑师         华艺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 李珣聪   总经理总建筑师   中建恒基广东公司

 

以“人文、科技、艺术、创新”的标准来评论项目规划的合理性,建筑、景观及平面设计的适宜性和优异性。经过初筛和二次评选,从六十多个候选项目中评选出深圳赛区年度最佳写字楼、年度最佳商业楼盘、年度最佳酒店、年度最佳公寓、年度最佳别墅、年度最佳综合楼盘六个类别的优秀获奖项。

深圳赛区获奖名单:

年度最佳写字楼:第一名     深圳招商局广场

第二名     深圳福年广场

年度最佳商业楼盘:第一名   佛山岭南新天地商业街区

第二名   深圳星河时代COCO Park

年度最佳酒店:第一名       广州四季酒店

(并列)第二名       广州w酒店、三亚开维凯宾斯基酒店

年度最佳公寓:第一名       广州万科欧泊

第二名       深圳德育懿德轩

年度最佳别墅:第一名       深圳招商华侨城-曦城

第二名       深圳万科棠樾六期

年度最佳综合楼盘:第一名   东莞万科紫台

第二名   深圳绿景公馆1866

第三名   广州保利天悦

本次深圳赛区评选由《时代楼盘》、金盘奖组织委员会主办,中国建筑学会中国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协办,并由独家战略合作电视媒体:旅游卫视(《最美地产》栏目)、独家战略合作网络媒体:搜房网全程网络全程直播, 指定支持媒体:筑龙网登载内容实录。

活动获得新浪乐居、新浪微博、和讯房产、深圳特区报、搜狐焦点房地产、现代装饰、晶报、景观中国网、ABBS等数十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本届活动的终极盛宴——“金盘奖”活动周将于12月11—12月13日在广州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隆重开幕。活动周同期将举行2013中国广州国际绿色建筑与节能展览会(IGB Expo 2013),此次展会由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广州市建筑节能科技协会联合主办,展示包括绿色建筑及节能示范项目、绿色建筑设计及服务、建筑外围护体系、建筑节水体系等新兴绿色科技。展会将汇聚3万多名来自海内外经销商、代理商、建筑施工单位、建筑师、设计院及房产开发机构等专业观众群体,成为绿色建筑工程材料及节能领域一站式采购和交流平台。

 

| 0 | by urbanchina | in : UC推荐 Highlight, 活动信息 Event

中部国际设计中心跨界艺术节开幕

由慧都置业、豫发置业主办,禾畅文化传播、诚品艺术基金及河南省美术馆承办的“大都会·设计与艺术——中部国际设计中心跨界艺术节”于9月3日在河南艺术中心举行。众多专家学者、建筑师和艺术家共聚艺术中心户外广场的开幕式,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主任张延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同济大学副校长董琦宣布艺术节开幕。

 

中部国际设计中心跨界艺术节是一次全天候、跨领域的艺术节,由“中部国际设计中心建筑方案评审会”,“设计与艺术”论坛,以单凡为首的一批当代艺术家的个展与群展,歌唱家梁宁的个人音乐会等多项活动组成,邀请到世界知名的gmp建筑事务所、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和华都设计的建筑师与规划专家。

 

中部国际设计中心所在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中国中部地区新兴的立体枢纽、航空都市。它是郑州市重要的功能组团,是郑州市连接海外的重要通道,也是郑州市总体规划中的三大物流中心。它将成为新兴的国际航空都市、国家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中部增长极核、对外开放高地。跨界艺术节得到了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展现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郑州又一对外文化高地的新形象。

 

同济大学副校长董琦宣布中部国际设计中心跨界艺术节开幕。后排由左至右,证大文化发展首席执行官、著名策展人、艺术家沈其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主任张延明,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大桥谕,华都设计总设计师匡晓明,德国汉堡国际传媒艺术及新媒体设计学院院长单凡,gmp建筑事务所曼哈德·冯·格康。

 

后排由左至右,证大文化发展首席执行官、著名策展人、艺术家沈其斌,同济大学副校长董琦,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主任张延明,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大桥谕,华都设计总设计师匡晓明,德国汉堡国际传媒艺术及新媒体设计学院院长单凡,gmp建筑事务所曼哈德·冯·格康。

 

| 0 | by meixuejiao | in : 活动信息 Event

2013广州建博会之“大商业 最设计” 高峰论坛今举行

 

7月10日下午,由《时代楼盘空间》、《时代楼盘》杂志社主办的“2013广州建博会之‘大商业 最设计’ 高峰论坛”在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论坛围绕着“生活需要无限可能”、“城市综合体的规划与策划”、“创造城市中心”、“色彩与材质——商业空间内的软装”等四个主题展开“商业与艺术如何结合”的演讲与探讨。活动得到搜房网的全程直播,以及《现代装饰》、《室内设计师》、《id+c室内设计与装饰》等多家媒体的支持。

来自设计界的多名翘楚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做了精彩演讲。他们分别是加拿大AIM(亚瑞)国际设计集团总设计师陈晓宇、广州J2顾问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冯厚华、黄志达设计师有限公司领衔总设计师黄志达、新冶组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陈武。

活动伊始,黄志达设计师有限公司领衔总设计师黄志达先生抛砖引玉,阐述美、设计与生活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在黄志达先生看来,正是对美的追求以及美好生活的不断向往,使得设计和生活不会一成不变,充满了万千可能和惊喜。黄先生通过自己的设计案例来分享其设计心得。他认为,家具、装饰、艺术品、灯饰的排列大有讲究,设计师要了解和分析空间的基本特性,结合故事的主题找出项目所需要的物品,包括材质、颜色、工艺和各种不同的尺寸,细微的生活上所能体验到的都应该是设计师一丝不苟的需要思考的。设计需要把这些技术重组,注入视觉、听觉、嗅觉、听觉和味觉上面去。

加拿大AIM(亚瑞)国际设计集团总设计师陈晓宇从“电商颠覆和挑战传统购物中心”的宏观角度引出“城市综合体”的话题。他首先解析了“城市综合体”的概念以及分析为何“城市综合体”会成为热议话题。陈晓宇认为,在消费主体消费习惯改变、电商崛起甚至强大的背景下,新的购物中心要寻求多种途径自救。购物中心休闲化、广场化、地标化、主题化、网络化,以及发挥枢纽作用能使其扬长避短,应对电商。

广州J2顾问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冯厚华则认为,“城市综合体”在中国可分为奢华型、中心型、交通枢纽型、社区型、配套体现型、远郊休闲度假型。如按照风格来分,可分为现代、新古典、艺术、前卫。冯厚华从其设计经验出发,分析U型、O型、I型、垂直型购物中心平面的利弊,指出商业中心设计应追求体验感、良好的规划、富有艺术性,有差别性以及注重空间的延伸。强调枢纽型的城市是我们无法逃脱的。他指出,未来的购物中心的发展会更注重体验,更休闲娱乐,更高雅,更艺术。

新冶组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陈武从“城市综合体”的软装出发,畅谈场景式布置、色彩搭配、灯光表情运用、材质选择等如何对空间氛围的营造、设计整体效果、个体感受产生重要影响。他提出,设计需注重互动形式,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抓住客人的眼球。在他看来,陈设和布置不分地域、民族、风格,只要和谐,都是美的。

演讲结束后,进入轻松的互动环节。嘉宾们从专业角度出发,耐心解决听众们的疑惑。

此次论坛上,嘉宾们畅所欲言,结合自身的设计实践,从设计角度出发,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对“城市综合体”的认识、未来趋势走向以及如何更好发展的看法,阐述“商业与艺术如何更好结合”。建筑与空间设计都应以“人”为出发点考虑,注重人的体验,讲究人与环境的和谐,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 0 | by meixuejiao | in : 活动信息 Event

P对话式设计 —— 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建筑作品展 即将在京开幕

新闻来源:《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

 


由gmp建筑师事务所与《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对话式设计——gmp建筑师事务所建筑作品展”,将于2013年8月8日14: 00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举行展览开幕式,同期召开开幕式作品展论坛,届时将邀请政府领导、著名建筑师、建筑教育界学者、著名甲方代表、著名德资设计企业等嘉宾一起探讨“gmp的对话式设计”、“中德环境下建筑设计的差异性”以及“大师事务所与国际化设计公司的兼容发展”等多元化议题。

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于1965年由麦哈德·冯·格康与福尔克温·玛格创立,在欧洲及世界享有德国排行第一的建筑事务所盛誉。在世界百强建筑事务所中,gmp位居第五。gmp是少数进行全方位设计的建筑师事务所之一,其对建筑项目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建造直至室内装修全面负责。麦哈德·冯·格康、福尔克温·玛格和他们的合伙人过去四十年在近乎所有德国大城市以及四大洲的土地上都进行了规划和建造,并于本世纪初进入中国。其项目涉及面极为广阔,由私人别墅、旅馆、博物馆、剧场及音乐厅、办公楼、贸易中心、医院,直到科研教育设施及交通建筑、工业建筑和总体规划。gmp一直以来都希望通过简洁的设计,使设计作品在内容和时间上经得起考验。

诸多国际著名事务所进入中国建筑领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他们在进行建筑创作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求融入中国市场的发展之道,在这一点上,gmp无疑是成功的。学术与商业、品质与规模,gmp将几者兼容,其成功带有必然性。由著名建筑师曼哈德·冯·格康领衔的gmp事务所传承着德国建筑师的理性、高技、严谨,将先进的建筑技术、简洁的形式语言以及建筑师的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根据中国不同地域的特色进行对话式建筑设计。坚持简洁、多样统一、独特、秩序分明的设计逻辑,在众多标新立异的建筑中传承理性严谨的设计态度,gmp近年来在中国建成了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天津大剧院、天津西站、青岛大剧院等重要建筑项目,在建筑结构的突破、建筑完成度的把控等方面得到许多好评。

在这种环境下,对gmp建筑师事务所全球范围内的作品及建筑观进行梳理,使得此次活动得以成型。展览将以多种形式展现gmp作品的全貌:阐明设计理念的草图与建筑图纸、以三维体量表达设计构思的建筑模型以及纪录落成建筑的实景照片。希望通过展现gmp建筑师事务所在中国成功的发展路径与成绩,阐释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从事设计,如何成功地运营、发展一个跨国的建筑设计公司,从而促使国内建筑界有所共鸣、有所鉴赏,推动建筑界学术交流与学者思维上的碰撞。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作为此次活动主办方之一,将对本次系列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敬请期待!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

联系人:刘春月(18600687310)        苏丽燕 (18600687323)

传  真:010-88384660              电  话:010-88384818

E-mail: liuchunyue@uedmagazine.net   suliyan@uedmagazine.net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阜成路北一街丙185号(100037)

 

Resize your browser. the windows is too lit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