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ban China
| 0 | by 里斯本 | in : UC推荐 Highlight, 杂志动态 UC News

新刊上市:57期《规划者说:中国当代规划师的困惑与憧憬》

2013年4月号(57期)《规划者说:中国当代规划师的困惑与憧憬》已经上市,欢迎读者朋友们在各地书店购买,或在本刊淘宝店选购。欢迎下载试读缩编本(PDF格式):本地下载

 

 

本期编按

中国当代规划师的困惑与憧憬

 

文/匡晓明[本刊总编] + 徐伟[城市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改革开放30余载,中国城镇历经了暴风骤雨般的成长,短短时间跨越了西方数百年的漫漫长路。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国的城市规划师可以称为是这一场史无前例的城市化浪潮的“设计师”与“操刀人”。“规划师群体”的产生是中国城市化发展规范化的重要缩影,是一个典型的与城市化共成长的职业类型。而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精细,从零散到系统,中国城市正经历着阵痛的发展期,规划师也被推向风口浪尖,与各级政府一起承担着城市发展的正负成效,“角色险,担子重”是这个行业的真实写照。

 

困惑:游走于双轨中的艰难抉择

 

城市规划角色由轻而重,随着重视程度的逐步提升,从建设行政体系下的附属机关逐渐转变为具有相当决策权的重要行政机构,承担着城市建设的统筹与策划。但是相对建筑行业高度市场化、富有竞争性的运作机制,城市规划行业仍然游走在双轨之间,一方面,“规划院”作为规划局重要的技术指导和后台支撑角色,无法从行政管辖的范围中全身而退,依然行使着具有计划经济色彩的行政服务职能,成为“长官意志”的服务者,品尝着独享的铁饭碗;另一方面,大量民营规划设计企业和国外涌入的设计机构一起对市场化、企业化做着艰难的探索,瓜分着那些被政府预先设定好的“蛋糕”。规划师自身的定位也由此飘忽不定,要么是“师爷”,作为政府的“政策解析员”为其答疑解惑;要么是工匠,在由另外的同行设定好的游戏规则中创意徘徊,直接与前期建设行为相挂钩;尽显“人格分裂”。这也是横亘在规划师面前无法逃避的主题——通过规划合理、有效的处理城市建设在市场、政府与民众的关系。

 

憧憬:扎根于规则下的行业自律

 

可喜的是,大浪淘沙总见金,随着执业制度、行业准则的逐步规范化,中国城市规划师的生存环境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政府的干预开始变少,规划师的“第三方建议”职能被逐步强化,在城市建设中的自主性全面提升。与此同时,规划设计企业也全面正规化,无论是外来和尚SOM、RTKL等以中国市场为导向的职能转变,还是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为代表的大院企业化、社会化的探索,或是如蕾奥、城市空间之类的民营设计企业对于城市规划企业职业化、市场化的有效尝试,无不体现了城市规划设计市场自律性的改善。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决策机构,规划设计机构在国外一直是独立存在,具有广泛权威性的专业咨询辅助,为城市的长效发展献计献策。中国城市规划师也正处于一个逐步自主化的浪潮中,他们承担着合理有效规划城市的责任,必然需要严肃的职业精神和充分的奉献态度。一个繁荣而具有竞争性的规划设计市场能催生大量具有历史使命感的规划设计从业人员,也能更好的以自身行动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实践真谛。

 

本期“中国规划师”是国内媒体首次将视野聚焦于这个“政府身后”的群体,并将“城市规划”这个职业推向了前台。中国的规划师出身背景众多,学识广阔,门类多样,与他们的对话也反映了不同人群对于城市发展的不同态度,期望编者与众人共勉,以媒体的第三视角关注中国规划师,关注中国规划,关注成长中的中国城市。

 

 

本期目录

 

规划者说

中国当代规划师的困惑与憧憬

 

目录

P8 刊首语 Editorial

《城市中国》看新型城镇化与新型规划师

Urban China’ Understanding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and New Planners

 

P14 城市报告 City Briefing

 

P22 城市研究 Urban Studies

共用空间的福利属性——从布坎南主义到沙田价值

The Welfare Attribution of Shared Space

From Buchananism to Shatin Value

谭峥(香港/洛杉矶)

TAN Zheng(Hong Kong/Los Angeles)

 

P28房产智道 Real Estate Review

会展经济的社会效益——“理所当然”真理隐喻下的发展盲点

The Social Effect of Exhibition Economy

Blind Points in the “Taken for granted” Truth of Development

崔国[城道顾问]+杨松飞[城道顾问]

CUI Guo[Chengdao Porperties Consultancy]+YANG Songfei[Chengdao Porperties Consultancy]

 

P32编按 Prologue 匡晓明

中国当代规划师的困惑与憧憬

The Bewilderment and Aspiration of Contemporary Planners in China

匡晓明[城市中国总编]+徐伟[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KUANG Xiaoming[Chief Editor of Urban China] + XU Wei[UCRC]

 

P34走向开放、多元的中国城市规划

Chinese Urban Planning: Toward Openness and Diversity

石楠(北京)

SHI Nan

 

P38从外部解读中国城市规划——海外规划学者问答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hina Urban Planning from the Outside

The Answer of Planning Overseas Scholars

朱介鸣(新加坡)+ 张庭伟(美国)

ZHU Jieming(Singapore)+ZHANG Tingwei(USA)

 

P40中国规划与规划教育——访两位外国规划学者

Chinese Urban Planning and Its Education

Interview with John Friedmann and Richard T. Legates

约翰?弗里德曼(温哥华)+理查德?勒盖茨(旧金山)

John Friedmann(Vancouver)+ Richard T. Legates(San Francisco)

 

P44 重新建立系统的规划思维

Reconstructing A Systematic Urban Planning Thinking

林澎(北京)

LIN Peng(Beijing)

 

P46城市规划及管理要为经济建设服务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Serves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马麟(北京)

MA Lin(Beijing)

 

P50图解

中国甲级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分布与注册城市规划师统计

Distribution of Class A Urban Planning & Design Units and Registered Urban Planners

丁馨怡[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DING Xinyi [UCRC]

 

P52信息化、全球化社会,多学科联动解决城市问题

Multi-Specialization Interaction to Solve Urban Problem in Info-Globalized Society

尹稚(北京)

YIN Zhi(Beijing)

 

P56做平衡和务实的规划师 Being A Balanced and Pragmatic Urban Planner

周俭(上海)

ZHOU Jian(Shanghai)

 

P60不断发展的专业,有操守的规划师

An Extending Specialization, with Self-Controlled Planners

杨保军(北京)

YANG Baojun(Beijing)

 

P63社会转型期城市规划学科和市场的拓展

The Extension of Profession and Market of Urban Planning in Social Transformation

郑德高(上海)

ZHENG Degao(Shanghai)

 

P66规划师的价值取向与社会责任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Planner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朱荣远(深圳)+ 李娟[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ZHU Rong Yuan(Shenzhen)

 

P69不能停留在“向权力讲述真理”

Beyond “Telling Truth to the Power”

司马晓(深圳)

SIMa xiao(Shenzhen)

 

P72县域规划,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破解口

County Planning, the Breakthrough Point of Henan Province New Urbanization

黄向球(河南)+丁馨怡[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Huang Xiangqiu(Henan)

 

P76完善全产业链的布局模式,打造城市建设的供应商

Improve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Layout Mode to Build the City Building Suppliers

张运新(上海)

ZHANG Yunxin (Shanghai)

 

P80 一种理念与一个企业的良好互动

Good Interactions between Actiion Planning and LAY-OUT

王富海(深圳)

WANG Fuhai(Shenzhen)

 

P84从技术性规划到整合型策略

From Technical Planning to Integrated Strategy

刘泓志(上海)

LIU Hongzhi(Shanghai)

 

P88民营规划设计企业的发展困境与“十八大”后的期待

Dilemma in Private Planning and Design Enterprises and Aspirations Following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侯百镇(海口)+唐曦文(上海)

HOU Baizhen(Haikou)+ TANG Xiwen(Shanghai)+

 

P96“我们问对问题了吗?”

Are We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周景珏(上海)+ 莫仁杰(上海)

ZHOU Jingjue(Shanghai)+ MO Renjie(Shanghai)

 

P102 图解

嘿,你哪位?

Hey, Architect and Planner

袁菁[城市中国] + 李娟[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 张宜轩[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YUAN Jing[Urban China] +LI Juan[UCRC]+ZHANG Yixuan[UCRC]

 

P104规划师的自我修养

The Self-Cultivation of Planners

王伟(北京)+夏宁、陆丽凤、徐伟、汪卿、周玲、孙左乐、傅幸之(上海)

WANG Wei(Beijing)+XIA Ning (Shanghai)+ LU Lifeng (Shanghai)+ XU Wei(Shanghai)+ WANG Qing (Shanghai)+ ZHOU Ling(Shanghai) + SUN Zuole (Shanghai)+ FU Xingzhi(Shanghai)

 

P112规划最大发声

Voice of Urban Planning

张宜轩[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 袁菁[城市中国]

ZHANG Yixuan[UCRC]+ YUAN Jing[Urban China]

 

P114为什么是城市规划馆

Why the Urban Planning Exhibiton Halls

袁菁[Urban China]+风语筑(上海)

YUAN Jing[Urban China] +Abules Design Exhibition(Shanghai)

 

P118建筑师Glocal Architect

李麟学:建造中的系统建构

Building A System: Interviewing Li Linxue

黄正骊[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HUANG Zhengli[UCRC]

 

P124逛街学 Street Roaming

庶旺之境

Prosperous Land

袁菁[城市中国] + 徐璐(上海)

YUAN Jing[Urban China]+XU Lu(Shanghai)

 

P134想想城市City Thinker

缺席的城市设计——访同济大学沙永杰教授

The Absence of Urban Design

沙永杰(上海)

SHA Yongjie((Shanghai)

 

P140城市热点 City Hotspot

 

P144 黄页 Yellow Page

 

| 0 | by urbanchina | in : UC推荐 Highlight, 活动信息 Event

第二届ULI亚太地区峰会6月4日-6日在沪召开

第二届ULI亚太地区峰会

峰会时间:2013年6月4日-6日

峰会地点:上海外滩茂悦大酒店

峰会官网:http://www.asiapacsummit2013.uli.org/

峰会资料:点击下载

凝聚来自亚太地区与世界各地的500名房地产业顶级人物,展望亚太与世界房地产业发展趋势与问题。来自不同国家的开发商、投资机构、金融家、政府官员齐聚一堂,为期两天的第二届城市土地学会亚太地区峰会将以主旨演讲、座谈会、分会场热点讨论与移动工作坊等多样化的形式,针对城市基础建设、城市化程度、人口变迁、环境变化等影响业界的关键问题,对房地产业的未来进行探讨与展望。

 

城市土地学会

城市土地学会是一个卓越的房地产跨界平台,领导可持续土地使用,促进全球活力社区建设。

城市土地学会(ULI)创建于1936年,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研究及教育机构。ULI为涉及房地产开发和土地使用领域的个人与机构提供最佳实践范例。

 

城市土地学会在全球拥有接近30000名会员,来自与土地利用及房地产开发相关的各个领域。 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城市土地学会拥有2,800名会员。在亚太地区,包括澳大利亚在内,城市土地学会拥有1,100名会员。城市土地学会的51个地区级理事会分布于美国各洲,在欧洲和亚洲地区共有16个地区级理事会。ULI的会员均为行业里的精英,他们规划、开发或改建居民区、商业区及世界各地的社区。他们包括开发商、投资商、设计师、规划师、咨询师、金融服务专业人士以及政府官员和学者等。

 

城市土地学会(ULI)咨询服务顾问小组把开发商、公共部门机构及其他申请人与ULI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它的会员联系到一起,为土地使用的各种议题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包括:

- 潜在土地用途和项目规划

- 基础设施投资的最优化

- 实施策略

- 市区振兴

- 以交通为导向的开发

- 资产管理策略

- 办公园区的振兴

- 员工住房

- 更多的土地使用策略

 

ULI的教育计划涵盖土地使用和房地产专业领域的各个层面,其专业发展培训旨在通过面对面的师友指导、在线课程与专业培训,培养跨学科的专业人才。

- ULI房地产学院

- 专业课程与学习工作坊

- 在线教育

- 专业认证评估所需的培训学分

- 职业发展证书

- 小规模开发项目执行培训

 

城市土地学会每年都会向城市创新基金提供资金支持,资金被用于帮助城市土地学会的各个分支机构在世界各地介绍和推广具有创新性的政府个人关系及健康负责的使用市区土地的理念。

 

演讲嘉宾

梁振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Lynn C. Thurber,领盛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

王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Larry A. Silverstein,希尔维斯坦地产公司董事长和执行总裁

刘太格,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创立主席

罗康瑞,瑞安房地产有限公司,瑞安集团主席

薛义华博士,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顾问,

周明祖,香港置地集团公司执行董事

| 0 | by 里斯本 | in : UC推荐 Highlight, 活动信息 Event

2013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在沪举行

3月29日晚,2013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媒体见面会暨《城镇化与社会变革丛书》发布会在上海美兰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主办机构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该中心研究员兼城市中国网总编辑冯奎出席,李铁介绍了2013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主办的背景、宗旨和目标,并介绍了《城镇化与社会变革丛书》的主要内容和编辑过程,由此为2013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拉开帷幕。财讯传媒集团总裁戴小京主持发布会。

3月30日至3月31日,2013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在上海宝山区美兰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世界经济论坛和世界银行共同主办,主题为“制度与变革”。来自国内外的部委官员、城市市长、专家学者、跨国公司负责人等,共计60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3月30日的论坛主题为“制度与变革”。开幕式上,国家开发银行监事长姚中民、世界经济论坛中国区执行董事施力伟、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宪平为大会致词。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主持开幕式。在上午的主题演讲环节,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先后演讲,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作主题点评。前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在午间作主题演讲。

当日下午,论坛连续举行了四场开放性对话。第一场对话主题为“土地征收与财税制度改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夏鸣、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美国城市土地学会中国区首席代表Ken Rhee参加对话,财讯传媒集团总编辑王波明主持。第二场对话主题为“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民工市民化”,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世界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Chorching GOH、首都创业集团董事长刘晓光参加对话,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杨禹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司司长田锦尘、湖南省长沙市市长张剑飞、国家开发银行投资总监、国开金融有限公司总裁张旭光、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邓永恒在第三场对话中围绕“城市投融资与债务风险化解”展开讨论;天津市副市长任学锋、财讯传媒集团总裁戴小京、苏州广大集团董事长朱昌宁、上海市宝山区区长汪泓、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Jonathan Woeztel在第四场对话中围绕“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低碳城市”进行了深入交流。

3月31日的论坛主题为“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由一系列的国际会议、闭门会议、平行会议和工作会议组成。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与世界经济论坛都市指导委员会共同举办了智慧城市·发展模式、智慧城市·创新引擎打造、智慧城市·信息化处理分会议以及都市发展的未来工作会议;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与中欧社会论坛共同举办了中欧城镇化合作前景会议;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与日中经济协会共同举办了中日城镇化合作交流会议。论坛还举办了“智慧城市前沿”、“低碳绿色发展前沿”、“城市规划前沿发展”、“智能交通与城市布局前沿”等平行会议。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李德仁、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世界经济论坛高级总监、世界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Chorching GOH等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城市发展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为中国的城镇化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国际经验。

国家部委有关领导,国内外城市市长、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媒体记者近60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其中有近200位国外嘉宾。

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第一财经日报、城市中国网、财经网、新浪网、新浪微博、凤凰网等几十家媒体对本次论坛进行了全方位报道。本刊受邀全程参与本次论坛并作报道。

(编辑/里斯本)

| 0 | by urbanchina | in : UC推荐 Highlight

新刊上市:56期《拥挤:混乱背后的逻辑》

 

2012年12月号《拥挤:混乱背后的逻辑》已经上市,欢迎读者朋友们在各地书店购买,或在本刊淘宝店选购。

欢迎下载试读缩编本(PDF格式):本地下载

 

 

本期编按

 

拥挤,混乱,有序

Crowding, Chaos and Rules

 

文/匡晓明[本刊总编]+黄正骊[本期课题主持]

 

拥挤作为一种文化

Crowding as a Culture

 

中国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逆城市化进程后,终于在国家调控的市场经济中找到了更为健康的社会主义城市建设方法。随着十八大的召开,推进新型城市化也成为紧要而热门的话题。在这个城市化势不可挡的今天,我们必须要为它催生的新文化做好准备。

 

未来二十年中将有20亿新城市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大多位于亚洲。中国超过一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有5个,超过500万人口的大城市有20多个,大城市的饱满度自不必说,而仍旧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向城市聚集。203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从现在的50%左右达到70%左右,无疑,我们的城市将变得越来越拥挤。

 

事物在特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里,或在有限资源的约束下高度集聚或充分占有的现象称为拥挤。拥挤存在于不同层次的空间上,它可以是一定面积内人口的迅速聚集,也可以是资源向城市高强度、高速度的聚集,亦可以是一个城市密集区域。它并非均质,而且有着很强的动态。衡量现代城市的拥挤,可以采用空间密度,也可以采用社会密度,两者之间有着有趣的联系。大量的集聚和碰撞产生创造力,而资源分配的紧张也带来消极影响;城市人在抱怨拥挤的同时也在享受拥挤产生的好处。

 

《癫狂的纽约》是库哈斯的宣言式哲学顶峰之时。当时的他宣称:纽约是现代城市拥挤文化的发源地。如今他惊奇的发现,这种文化已经迅速传遍欧亚、走向南端。可惜的是他不曾体会到东亚城市与生俱来的拥挤特质。现在密度最大的20个城市中有17个在亚洲,而也只有在这些地方,人们天生适应和享受拥挤带来的便利。

 

如果说最早为拥挤文化欢呼雀跃的是矗立在美国大城市方格网街道上并肩崎岖的高楼大厦,东亚经济的崛起和第三世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已经为这种文化的演化找到了新大陆。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城市的城市拥挤在古代的都市里已经上演,当代中国城市的亲密社会家庭关系在当时已经有迹可循。可见拥挤文化不需立足于密布的楼道空间,他存在于有人际交往的街头巷尾。当然,与过去相比,现代城市的拥挤文化具有更多的流动性,新的科技带来了全新的交往方式,然而城市并没有因为科技的发达而变得稀疏;相反地,人们比过去更愿意往城市聚集。

 

混乱作为一种表达

Chaos as an Expression

 

城市拥挤可以有多重不同的表征,由此可以直接联想到两个词,复杂和混乱。相对于复杂性来说,混乱是更让人害怕的一种表达。城市混乱现象在当今的社会媒体——如微博——中,得到很好的展现。这个媒体种类受到控制,而规模不断膨胀,正好折射了城市的有限资源被高密度分配的现实。每个用户都在争取更多的“资源”——即话语权和关注度,而每天有成千上万的话题在经受更庞大的群体的推敲,他们中间很少有热点能维持太久。在微博中我们看见城市“混乱”的表征,比如针对户籍制度的讨论,流动人口的归属感的问题,一个城管引发的民族冲突等等。这些资源分配不均引起的“躁动”,是城市里潜藏的定时炸弹,它降低城市的稳定度,而随时可能激化成新的矛盾点。

 

然而,正是亚洲城市的这种“混乱”让世界上其他文化趋之若鹜。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和非常灵活的生活方式,以及这种混乱中隐藏的大量机会,让那些被枯燥乏味的现代城市生活折磨良久的外国人纷纷来到这里,寻找新的突破口。数据显示2010年有超过3亿外国访客,而当前上海约有21万外国居民。他们来这里找工作,找文化,或找自己;他们成立新公司、结交新朋友、灌输新理想,搀和在正常的城市生活中,也去往那些本地人已经失去兴趣的地方。这些人的到来为原本拥挤的城市社会又带来一丝新的“混乱”,而这正是高密度的城市让人激动的地方。

 

秩序作为一种抽象

Rule as an Abstraction

 

物理上的混乱有多重的特性,包括不重复性,蝴蝶效应,不可长期预视,控制点以及有趣的分形现象。折射在城市社会中,混乱拥有物理和社会两方面的特性。物理的特性可能通过城市肌理的手段表达出来,而规划师和设计师则通过控制城市中的时间和空间节点来引导城市物理空间的发展脉络。在空间的演变上,设计师对高密度的城市做了许多的想象、充分的准备。在城市建设上,良好的基础设施是高密度的基础。在政策上的扶植,增加管理的流动性,认识到平均是不现实的。

 

高密度空间所容纳的社会特性看似难以捉摸,但社会学家仍可以通过样本调查的手段来寻找“控制点”。对于现代科学和社会学科来说,密集的群体是有趣的调查对象,虽然现在还不能掌握“混乱”社会发展的全部规律,但是横向的(类型的)和纵向的(历史的)研究已经为我们揭示出社会中诸多看似不好把握的规律。而对于城市物理空间的拓荒者,这些社会规律是指南针,它有助于我们去除脑中未经开化的那一部分偏见,而更为完整辩证地阅读城市现象。

 

本期《城市中国》旨在通过多角度的解读,来为高密度的现代城市生活、尤其是它所蕴含的巨大能量高声疾呼。我们并不能以此解决拥挤生活带来的心理疾病和社会问题,但是我们将展示的是拥挤文化发展的必然性,以及它的可研究性。我们采用记录、陈列和分析三种表达手段,探讨的是拥挤、混乱和有序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从平面和历史两维来解释拥挤的两种缘起,以数据和图解证明我们立足在这样的文化中。其次,我们将展现中国当代的拥挤生活片段,其中当然包括移民大潮争先涌入的几座特大城市,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师、文化人和研究者为我们集合了这样的片段,而将这个巨大差异化的社会中的几个层次“无差别”地呈现出来。最后,世界范围内的研究者将用实例解释拥挤文化中隐藏的科学。他们的研究虽然角度手段各异,但都在试图纠正一些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走进城市研究的内核,试图引发更深层次、更多元化、更透明的交流。拥挤是当下正在演化的一个新领域,而针对拥挤文化的讨论是持久而开放的。

 

 

本期目录

 

拥挤:混乱背后的逻辑

2012年12月号(总第056期)

 

6

刊首语 Editorial

高密度与高品质的结合

中国城镇化的新路向

THE INTEGRATION OF HIGH DENSITY AND HIGH QUALITY: THE NEW DIRECTION OF CHINA`S URBANIZATION

匡晓明[城市中国总编] KUANG Xiaoming [Chief Editor of Urban China]

 

10

城市报告 City Briefing

 

18

城市研究 Urban Studies

城市品质的再思考:向东亚内城街区学习

RETHINKING URBAN QUALITY: LEARNING FROM EAST ASIAN CITY CENTER NEIGHBORHOODS

周颖+陈婷+艾达•奥斯特塔(新加坡 + 苏黎世) ZHOU Ying + CHEN Ting + Edda Ostertag (Singapore + Zurich)

 

22

房产智道 Real Estate Review

密集城市催生的“服务密集型”供应商

THE DENSE CITY GAVE BIRTH TO THE “SERVICE-INTENSIVE” SUPPLIERS

崔国 [城道顾问] CUI Guo [Chengdao Properties Consultancy]

 

24

编按 Prologue

拥挤,混乱,有序

CROWDING, CHAOS AND RULES

匡晓明[城市中国总编] + 黄正骊[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KUANG Xiaoming [Chief Editor of Urban China] + HUANG Zhengli [UCRC]

 

26

图解

世界高密度城市信息分布图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MAP OF CITIES WITH HIGH POPULATION DENSITY IN THE WORLD

丁馨怡[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DING Xinyi[UCRC]

 

28

高密度的有机性

访复旦大学教授于海

ORGANIC HIGH-DENSITY: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YU HAI FROM FUDAN UNIVERSITY

于海(上海) YU Hai (Shanghai)

 

32

公平与效率

高密度环境下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EQUALITY AND EFFICIENCY

EQ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 IN A HIGH-DENSITY ENVIRONMENT

叶林+夏晓(广州) YE Lin + XIA Xiaofeng(Guangzhou)

 

36

图解

高密度:建筑应变与实践

HIGH DENSITY: ARCHITECTURAL ADJUSTMENT AND PRACTICE

董春方(上海) DONG Chunfang(Shanghai)

 

42

姑苏繁华小札

THE NOTES OF FLOURISHING CITY GUSU

刘涤宇(上海) + 袁菁[城市中国] LIU Diyu (Shanghai) + YUAN Jing [Urban China]

 

50

蚁族2.0

THE ANT GROUP, VERSION 2.0

岳俊(北京) + 赵忞[城市中国] YUE Jun (Beijing) + ZHAO Min[Urban China]

 

56

十八梯昔与今

THE PAST AND PRESENT OF SHIBATI

张锦旗(重庆) + 李丹[城市中国] ZHANG Jinqi (Chongqing) + LI Dan[Urban China]

 

62

苏州河上一栋楼

THE EMBANKMENT BUILDING ON THE SUZHOU RIVER

娄承浩(上海) + 袁菁[城市中国] LOU Chenghao (Shanghai)+ YUAN Jing [Urban China]

 

68

上海中心城区

在全球愿景和本土构架之间

BETWEEN GLOBAL ASPIRATIONS AND LOCAL FRAMEWORKS: CITY CENTER SHANGHAI

周颖(新加坡) ZHOU Ying (Singapore)

 

74

边缘密度

城市密度而设的后农村类型学

FRINGE DENSITY

POST-RURAL TYPOLOGY FOR URBAN DENSITY

林达 + 克里斯•吉 + 安娜•劳拉•郭沃妮 + 傅娜 (深圳 + 威尼斯 + 旧金山) Tat Lam + Chris Gee + Anna Laura Govoni + Na Fu (Shenzhen + Venice + San Francisco)

 

80

从记录开始

BEGINNING FROM DOCUMENTATION

李涵(北京) LI Han (Beijing)

 

86

尺度背后的故事

城市复杂性中的隐匿秩序

WHAT’S BEHIND THE SCALE

THE HIDDEN ORDER OF URBAN COMPLEXITY

张宜轩[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ZHANG Yixuan [UCRC]

 

90

D系统运行须知:访罗伯特•纽沃斯

INTRODUCING SYSTEM D: INTERVIEW WITH ROBERT NEUWIRTH

黄正骊[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 罗伯特•纽沃斯(纽约) HUANG Zhengli[UCRC] +Robert Neuwirth (New York)

 

94

未来生活进行时 In City

走向绿色发展——中国绿色城镇化之路探析

GO GREEN DEVELOPMENT —— THE EXPLORATION OF CHINA’S GREEN URBANIZATION ROAD

陈锦清+韩婧+陆容立(上海) CHEN Jinqing + HAN Jing + LU Rongli (Shanghai)

 

100

建筑师 Glocal Architect

汤姆•梅恩:形式背后,是城市和全球化

THOM MAYNE: BEYOND THE FORM, IT IS URBAN AND GLOBALIZATION

赵忞[城市中国] ZHAO Min [Urban China]

 

106

逛街学 Street Roaming

桃花坞拍案惊奇

TAOHUAWU WITH EXCLAMATION

袁菁(上海) + 韩增禄(北京) YUAN Jing(Shanghai) + HAN Zenglu (Beijing)

 

114

想想城市 City Thinker

收缩+扩张=移动的城市:对新自由主义城市状况的检视

SHRINKING + EXPANDING = MOVING CITY: A REFLECT ON THE URBAN CONDITION UNDER NEO-LIBERAL POLICIES

朴璄栋(圣地亚哥) Kyong Park(San Diego)

 

118

城市热点 City Hotspot

 

122

英文黄页 English Version (Partly)

| 0 | by 里斯本 | in : UC推荐 Highlight, 杂志动态 UC News

新刊上市:55期《向边境看:中国转型发展的新前线》

2012年10月号《向边境看:中国转型发展的新前线》已经上市,欢迎读者朋友们在各地书店购买,或在本刊淘宝店选购。

欢迎下载试读缩编本(PDF格式):本地下载

 

本期编按

 

向边境看

中国转型发展的新前线

Look toward the Border

The New Frontier of China’s Transformation

 

文/匡晓明[本刊总编]+佟鑫[本期课题主持]

 

当我们说起边疆的时候,通常会因其遥远的地理距离和神秘的异域文化风情,而对那些名字往往十分古怪的边城特殊看待。作为居住在中原和沿海富庶地区的人,我们话语体系中的边疆,或因历朝历代疆域的延展而带有豪情万丈的回忆韵味,或因成为徒步旅行的热门地点而为人们津津乐道。中国拥有漫长的边境线,与十余个国家接壤,生活在边境线附近的人们,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来源,与内地固然有所不同,但也并不像我们惯常想象得那么特别。作为边民居住地的边境城市,作为贸易口岸和沿边经济发展中心的边境城市,有其亟待深入研究的特殊性,也具有可以与内地城市参照仿效的发展共性。

 

日益完善的交通条件,使边境城市与内地的联系愈加密切,经贸往来和人员流动逐年变得更加便利。由中央政府颁布实施、地方政府推动的各项边疆开发政策,集中全国各地的资源和智慧,为促进边疆地区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自改革开放以来,众多沿边城市先后走向开放,西北、西南、东北各边境城市纷纷借助中国与中亚、俄罗斯、东北亚、中南半岛各国的经贸往来,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和教训。几十年弹指一挥间,两三代人从青年走到暮年,数座边城历经沉浮,或因本地发展的少数偶然而改变兴衰轨迹,或因国际政治风云际会而走向岔路口。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国家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兴边富民”计划及其配套措施深入各地,国家陆续批复区域经济发展区,一批边境城市和区域再度成为冉冉升起的明星。新疆喀什成为新的经济特区,接过深圳特区的火炬,探索特区发展的新局面;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地带的吉林长吉图先导区,借助界河通航的特殊条件,力求打破沉寂多年的东北亚地缘经济格局;云南、广西的口岸通道建设加快,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的往来加深;内蒙古二连浩特、满洲里等边境城市利用矿产资源、交通等要素,尝试与蒙古、俄罗斯等国共同推动边境区域的发展。

 

当今时代,创新是城市发展必经的关口,转型是中国当代城市发展必须正视的背景。我们可以期待,在中国21世纪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边境战略重新成为发展的重点,是显而易见的现实趋势,也是值得关注的待兴潮流。因此,研究总结边境城市发展的特点、问题、矛盾、对策,对面向未来的中国转型发展关系重大。我们希望在本期课题中,基于对历史上疆域变迁及其思想观念的充分认识,在了解中国主要陆路边境城市近一个世纪发展历史和现实优势与困境的基础上,分析城市规划、产业、旅游、贸易、国际关系等方面的政策制订与实践方法,为边境城市的发展提出有益的参考,并激发更多人对边境城市的关注。


本期目录

 

向边境看:中国转型发展的新前线

2012年10月号(总第055期)

 

6 刊首语EDITORIAL

人才战略、教育与创新机制

HUMAN RESOURCE STRATEGY, EDUCATION AND CREATIVE INSTITUTIONS

匡晓明[城市中国总编] KUANG Xiaoming[Chief Editor of Urban China]

 

10 城市报告 CITY BRIEFING

 

18 城市研究 URBAN STUDIES

住房的现代性:社会主义中国的城市规划和住宅设计

HOUSING MODERNITY: URBAN PLANNING AND RESIDENTIAL DESIGN IN SOCIALIST CHINA

戴维布雷(悉尼) David Bray(Sydney)

 

24 房产智道 REAL ESTATE REVIEW

地产经济的产业阵痛

会议地产不同开发思路的再讨论

TRANSFORMATION OF REAL-ESTATE ECONOMY

Discussion about two modes of convention Real Estate

文 / 崔国+杨松飞[城道顾问] Text / CUI Guo + YANG Songfei [ Chengdao Properties Consultancy ]

 

26 编按 PROLOGUE

向边境看:中国转型发展的新前线

LOOK TOWARD THE BORDER: THE NEW FRONTIER OF CHINA`S TRANSFORMATION

匡晓明[城市中国总编]+佟鑫[城市中国]

KUANG Xiaoming[Chief Editor of Urban China]+ TONG Xin[Urban China]

 

28 图解 INFOGRAPHICS

中国历代疆域与版图变迁

CHANGES OF CHINESE TERRITORIES ON THE MAP

丁馨怡[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DING Xinyi [UCRC]

 

34 古代边疆意识的演变

访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安介生

THE CHAING AWARENESS OF CHINA’S ANCIENT BORDER

Interview of AN Jiesheng, Professor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Research Institute in Fudan University

安介生(上海) AN Jiesheng(Shanghai)

 

38 边城故事

十三座中国边境城市亲历记

BORDER TOWN STORY

ADVENTURES IN THIRTEEN CHINESE BORDER CITIES

佟鑫[城市中国] TONG XIN[Urban China]

 

40 图解INFOGRAPHICS

中国一类口岸分布图 NATIONAL LEVEL PORT DISTRIBUTION MAP

丁馨怡[城市中国研究中心]+梅雪健(昆明) DING Xinyi[UCRC]+MEI Xuejian(Kunming)

 

42 探索中国边境城市的发展轨迹与前进方向

EXPLORING THE TRACK AND DIRECTION OF BORDER CITIES’ DEVELOPMENT

张丽君(北京) ZHANG Lijun(Beijing)

 

46 在群山大漠中闪亮的重镇——喀什

KASHGAR, A SIGNIFICANT TOWN SPARKLING IN MOUNTAINS AND DESERT

劳少萍(广州) LAO Shaoping(Guangzhou)

 

49 城市向西:中国的西大门伊宁市

CITY TO THE WEST: YINING, CHINA’S WEST GATE

张勇健+薛爽(伊犁) ZHANG Yongjian + XUE Shuang(Ili)

 

52 加快边境城市发展,让边“疆”不再遥远

BORDER CITY DEVELOPMENT BRINGS THE FRONTIER CLOSER

王海燕(上海) WANG Haiyan(Shanghai)

 

54 从易武到勐海:茶马古道上的云南边疆城镇

FROM YIWU TO MENGHAI: YUNNAN BORDER TOWN ON THE ANCIENT TEA TRADE ROAD

周重林(昆明) ZHOU Chonglin(Kunming)

 

56 西双版纳:很多色彩,很多梦想

XISHUANGBANNA: MANY COLOURS, MANY DREAMS

Sofia(Como)

 

58 行走佤族人的沧源

A TRIP TO VA PEOPLE’S CANGYUAN

陈荣钢(上海) CHEN Ronggang(Shanghai)

 

60聚焦西南,观云桂边境城市发展

THE DEVELOPMENT PF BORDER CITIES IN GUANGXI AND YUNNAN PROVINCES

陈亚山 (昆明) CHEN Yashan(Kunming)

 

62 丹东:新一轮大开放中勇立潮头

DANDONG: THE FRONTIER OF A NEW ROUND OPENING

刘同兴(丹东) LIU Tongxing(Dandong)

 

64 见证神奇的沃土:绥芬河百年口岸的历史变迁

WITNESS THE MAGIC PLACE: THE HISTORICAL CHANGES OF SUIFENHE PASS

李学坤(绥芬河) LI Xuekun(Suifenhe)

 

66 行走在中国版图之冠

辽黑蒙四专家谈东北边境城市

THE DEVRLOPMENT OF CHINA’S MOST NORTHEAST BORDER CITIES

Visons of Four Experts from Liaoning,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于光军(呼和浩特)+宋魁(哈尔滨)+吕超(沈阳)+金哲(沈阳) YU Guangjun(Hohhot) + SONG Kui(Harbin) + LV Chao(Shenyang) + JIN Zhe(Shenyang)

 

68“金三角”纪行

TRAVEL NOTES OF “GOLDEN TRANGLE”

马晖+王建新(北京) MA Hui + WANG Jianxin(Beijing)

 

76 旅游开发的反思:从边境到国外

专访北京候鸟旅游景观规划设计院主持设计师韩云峰

TOURISM DEVELOPMENT: LESSONS FROM THE BORDER TO THE OUTSIDE

Interviewing Arch. HAN Yunfeng of HNNEST

韩云峰(北京) HAN Yunfeng(Beijing)

 

80 边境区域发展旅游的多重逻辑

MULTIPLE LOGIC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BORDER REGION

保继刚+史甜甜(广州) BAO Jigang + SHI Tiantian(Guangzhou)

 

82 边境城镇发展的不同战略及规划对策

STRATEGIC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VARIETIES IN BORDER TOWNS

裴新生+夏南凯(上海) PEI Xinsheng + XIA Nankai(Shanghai)

 

84 图解 INFOGRAPHICS

周边邻国的边境开发政策

BORDER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NEIBOURHOOD COUNTRIES

南蔻[城市中国] Fillipa[Urban China]

 

86 美国西进运动中的边境城市发展

BORDER CITIES DEVELOPMENT IN AMERICAN WESTERN EXPANSION MOVEMENT

苏宁(上海) SU Ning(Shanghai)

 

88 俄罗斯的“重回远东”

FAR EAST, THE RETURN OF RUSSIA

南蔻[城市中国] Fillipa[Urban China]

 

92 东北亚边境城市的地缘经济契机

THE GEO-ECONOMIC OPPORTUNITY OF NORTHEAST ASIA BORDER CITIES

张克成(包头) ZHANG Kecheng(Baotou)

 

94 三沙市:美丽富饶的中国南疆前线

THE CITY OF SANSHA: BEAUTIFUL AND RICH SOUTH FRONTIER OF CHINA

李国强(北京) LI Guoqiang(Beijing)

 

96 城市建筑师 GLOCAL ARCHITECT

后福特时代理性宣言

帕特里克•舒马赫和参数化主义

A POST-FORDIST DECLERATION

Patrik Schumacher and Parametricism

黄正骊[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HUANG Zhengli[UCRC]

 

102 逛街学 STREET ROAMING

来自金泽水乡的声音

IN SEARCH OF THE SOUND OF JINZE

唐凌洁[城市中国] TANG Lingjie[Urban China]

 

110 想想城市 City Thinker

反建筑:观念的破与立

访Franco La Cecla

AGAINST ARCHITECTURE, DE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A CONCEPT: INTERVIEWING FRANCO LA CECLA

黄正骊[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HUANG Zhengli[UCRC]

 

116 城市热点 CITY HOTSPOT

 

124 英文黄页 ENGLISH VERSION(PARTLY)


| 0 | by 里斯本 | in : UC推荐 Highlight, 杂志动态 UC News

新刊上市:54期《中国梦:重塑文化认同》

2012年8月号《中国梦:重塑文化认同》已经上市,欢迎读者朋友们在各地书店购买,或在本刊淘宝店选购。

欢迎下载试读缩编本(PDF格式):本地下载

本期编按

 

“中国梦”:文化变法与国家认同

Chinese Dream:Cultural Reformand National Identity

 

文/匡晓明[本刊总编辑]+张宜轩[本期课题主持]

 

国家主义时刻的文化运动

Cultural Movement in Various Nationalistic Moments

201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发布了《中央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2年,中央宣传部门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汇编成书,出版了《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与此同时,2012年5月23日,适逢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中共高层进行高调庆祝。

文化是软的,像是活水,它可以滴灌艺术仙境的枝繁叶茂,可以孕育和折射社会生态的多样复杂,还可以堙没政治下水道的丑恶肮脏。但在国家主义的行动中,“文化”一词也容易从“软”变“硬”—这也是为什么在人们的脑海中,在过去一百年里,由国家所推动的文化建设的历史印象其实并不鲜活。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既往百年间,文化,曾是中国各个阶段运动和革命的主角。

文化是辛亥革命中,列位先行者所提倡的“中体西用”,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土壤上宣传和践行如何移植西洋的科技和制度;它是鲁迅笔下改造国民性的呐喊,是“新文化运动”干将们颠覆封建残余,打破传统桎梏,大力推崇西学,创造新文化的风气。它也是共产党人借着“十月革命”的东风,在烛光下在窑洞里,从马克思的玄思中下降而至黄土,在解放区开创新风气和规制新社会的宣传工具和斗争路线。它也是“百花争鸣、百花齐放”时代的“阳谋”体验,是“文化大革命”的人间悲剧,几乎可以以此为界,中华传统和普世的人性价值纷纷断裂。直到八十年代,中国人又一次在文化的土地上站起来,悲欣交集地探讨着何为美丑,何为自由的基本命题,也不可避免地触及“黄色文明”与“蓝色文明”的冲突。文化这个大缸不断地被打破、重造,再打破,里面装着各种混合液体—酝酿中国人传统根性的酵母,酝酿西方和现代性的酵母,不断地在发酵。

因此,本期首先要完成一个有趣的历史回顾:针对过去一百年中三个文化活跃时期的“文化梦”,即“新文化运动“时期,延安解放区时期,以及八十年代文化热进行梳理和总结。在中西文化碰撞的视野中,我们试图并置这三个历史时段,发见三个文化梦之遗产,以此观照当下的文化语境对它们的各自因袭。

 

“软实力”:从合法性到认同

“Soft Power”: From Legitimacy to Identity

当下的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跑道上一路狂奔,“体用”之争、“左右”之争、“社资”之争、传统与现代之争,都在“不争论”的发展中被悬置。然而,一个大国的文化生态现状是异常复杂的,相较之下国家对文化的解释力却是薄弱的—虽然偶尔也有惊人的行动力。社会快速发展和严重的阶层分化催生道德滑坡和认同感缺失,市场的发育和民间力量的壮大,让以往的管制手段日显难为。同时,中共所沿袭的话语体系也在危机和对外交往中屡屡受挫。这就是当下中国内外交困的政治和文化现实。

因此,中共中央在“西强我弱”的基本判断下,进行“文化强国”的号召,其中暗含着解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脱节的期望;提升“软实力”被看作是缓解国内社会危机的工具和平衡市场因素的砝码。“软实力”的推出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央大力宣传的提高人口“素质”的做法如出一辙。一经提出,它们便成为贯穿一切领导讲话、政策文件、民间实践指导的关键词,最终变成政治上超越左右,既凌驾于体制机器之上,又渗入组织毛细血管的,从各个层面进行社会动员的超合法性力量。

“软实力”从提出的那一天起,便成为塑造政权合法性的一个通用工具。而它恰恰也命中了当下中国的重要问题,即如何在重塑文化自信与融入世界文明两者之间做出选择。西方人预言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未来的东、西方,不管是从“和谐拯救危机”达至“世界大同”,或是在“文明冲突”的框架之上鼓吹“中国威胁论”,这不仅关涉到全球视野中的“中华文化”自身的活力与给养,也关系到中国人对“中国”这个在传统和现代中翻滚形成的概念的重识和认同。这是一个中国对外开放和对内消化的双向过程。在本期开篇对历史学家葛兆光的采访中,通过追问“何为中国?”这个问题,他将逐步澄清中国认同问题的复杂性来源,同时也透过多面而复杂的国族认同问题,将我们的视野引向一条达至理性民族观的道路。

针对这个问题的文化面向,本期杂志将从“中国”这个意涵丰富的观念出发,透视认同问题的复杂性。首先,李晓东教授在“中国式空间观”的命题下,阐释了中国古代发展起来的视觉空间观念在艺术与建筑学方面的应用;这是一个与西方殊为不同的观念体系,可以透过空间见到更强烈的中国认同。中国式的教化观则透过孔子学院近期的海外实践反映出来—从树立合法性到激发认同感,路途毕竟艰难。而德国人卢安克在中国乡村的教育实践则是一记反题:外国人来解决中国问题,是否会不为文化因素所限而更直接有效?

 

“中国梦”:认同镜像与文化变法

“Chinese Dream”: Mirror Image of Identity and Cultural Reform

对应于理念上的“中国”,我们不妨来反观中国现实:中国人通过各种方式移民到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波波的“移民热”伴随海归的脚步,实现了一个中国与世界双向认识的过程。问题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可以实现“美国梦”了,在中国人的心里,是否有一个“中国梦”呢?“美国梦”的历史叙事包含了一个很长的时段,最终在二十世纪末达到福山所说的“历史终结”之处,这个梦也是其在近代形成全球霸权的个体缩影。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国家的梦都被比下去了,甚至幻灭了。如果“中国梦”曾经被造/做过,那么究竟有多少这样的梦,最后又是怎样幻灭的呢?从袁世凯的“皇帝梦”,到共产主义理想中的“集体梦”,再到改革开放的“个体梦”,不同的梦境反映出社会文化情景的更替,也在这一次次“发梦”中,中华帝国时期与近代变革时期联系起来了,中国传统的静态社会观与西方的动态发展观对立起来了。

提出“中国梦“这个词,本身就要求我们在镜像中观看中国的认同困境—不停地从历史中、从西方看到当下中国的镜像。中华的影子里,有各种西方的镜像,有各种传统中国的镜像,也有经多次反射甚至折射后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混杂的民族和个人镜像。循着这个过程向未来探看,我们继续塑造中华认同的路上是否会重复出现或生发新的文化困境和诱惑呢?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在宏大理论和个体叙事中锚定并再造文化认同的因素?

在本期杂志的第二部分,我们采访了多位文化实践者,他们或是艺术实践的守护者,或是执着于发现和保留民间传统文化的媒体人或出版人,或是上世纪60年代激进的左派知识分子……他们的故事是特定文化语境和时代条件的产物,但透过他们的讲述依然可以管窥“精英”实践力量介入民间中国的情况,重新思考知识精英保卫社会,保卫文化的努力。在最后,通过对“中产阶级”和“归国留学生”两个群体的命运追溯,我们试图反思“美国梦”之中国化的历史现实,也以此开启“中国梦”的世界性想象。

 

本期目录

 

中国梦:重塑文化认同Chinese Dream: Remodeling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目录 CONTENTS

 

6 刊首语 EDITORIAL

一项政策的遗产:论计划生育制度的现状

The Heritage of a Policy: Reflecting on One-Child policy
匡晓明[城市中国总编]   KUANG Xiaoming[Chief Editor of Urban China]

 

10城市报告 CITY BRIEFING

 

18 城市研究 URBAN STUDIES

巴黎环城铁路的前世今生

History and Status Quo of Chemin de fer de Petite Ceinture
陆超(南京)   LU Chao(Nanjing)

 

24 房产智道 REAL ESTATE REVIEW

资源型城市的矿藏Mineral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刘懿[城道顾问]   LIU Yi [Chengdao Rroperties Consultancy]

 

26 编按 PROLOGUE

“中国梦”:文化变法与国家认同

Chinese Dream: Cultural Reform and National Identity

匡晓明[城市中国总编]+张宜轩[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KUANG Xiaoming[Chief Editor of Urban China]+ ZHANG Yixuan[UCRC]

28 图解 INFOGRAPHICS

一个世纪的“中国梦” Chinese Dream in a Century Time

张宜轩[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ZHANG Yixuan[UCRC]

30  问题是:何为“中国”?

访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葛兆光教授

The Problem is: What is Chineseness?

Interview with GE Zhaoguang, Dean of National Institute for Advanced Humanistic Studies of Fudan University

葛兆光(上海)    GE Zhaoguang(Shanghai)

36图解 INFOGRAPHICS

同源异流:今天的汉字文化圈

Tributaries from the Same Source: Nowadays Sinosphere

任菲菲+张宜轩+刘懿[城市中国研究中心]+袁菁[城市中国]   Fairy[UCRC]+ZHANG Yixuan[UCRC]+LIU Yi[UCRC]+YUAN Jing[Urban China]

38 图解 INFOGRAPHICS

百年文化梦

Three Culture Dreams in a Century Time

张宜轩[城市中国研究中心]+袁菁[城市中国]+李丹[城市中国]   ZHANG Yixuan[UCRC] +YUAN Jing[Urban China]+LI Dan[Urban China]

44 孔子学院的民间模式

访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周晓霞

The folk mode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Interview with Zhou Xiaoxia,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hina East Normal University

周晓霞(上海)    ZHOU Xiaoxia(Shanghai)

48 如何和留守儿童一起创作

How We Create with Stay-at-home Children

卢安克(长沙+板烈)   LU Anke(Changsha+Banlie)

52 中国式空间观

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晓东

A CHINESE UNDERSTANDING OF SPACEInterviewing LI Xiaodong, Professor of Tsinghua University
李晓东(北京)   LI Xiaodong(Beijing)

56 图解 INFOGRAPHICS

从知识精英到知识无赖

Intellectuals Facebook: From Elite to Rascal

南蔻[城市中国]+张宜轩[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Fillipa(Urban China)+ZHANG Yixuan [UCRC]

58 老栗、老冯和土木宋庄

Li and Feng in Massive construction of Song Zhuang

栗宪庭(北京) + 冯峰(北京)   LI Xianting(Beijing) + Fengfeng(Beijing)

64 在1960年代之后,继续做梦

访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人文学院教授康纳利

Resume the Old Dream of 1960sInterview with Christopher Connery, Professor of Humanity Divis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康纳利(上海)   Christopher Connery(Shanghai)

68 面向未来、踏实续脉

访《汉声》编辑翟明磊

Culture Production Toward FutureInterview with ZHAI Minglei, editor of Echo Magazine

翟明磊(上海+北京)   ZHAI Minglei(Shanghai+Beijing)

72 给青年以梦,给城乡以希望

访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院长娄永琪教授

Urban-rural exchange gives young people new dreams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LOU Yongqi, vice president of College of Design and Innovation, Tongji University

娄永琪(上海)   LOU Yongqi(Shanghai)

76 “文化转向”:国家视角中的文化产业勃兴

“Cultural Turn”: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Industries in the State Perspective

金元浦(北京)   JIN Yuanpu(Beijing)

80 “中产阶级”的梦想及其终结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Chinese Middle Class

张闳(上海)   ZHANG Hong(Shanghai)

86 中国海归的光荣与梦想

The Glory and Dream of the Chinese Overseas Students

田方萌 (上海)   TIAN Fangmeng(Shanghai)

 

94 未来生活进行时 In City

走向新型城镇化 Stepping into a New Urbanization Mode

刘朝晖(上海) + 杨秀(上海) + 庞溟(广州)   LIU Zhaohui(Shanghai) + YANG Xiu(Shanghai) + PANG Ming(GUANG Zhou)

 

106 逛街学 Street Roaming

对眼:孟买与上海之间

Gazing between Mumbai and Shanghai

袁菁[城市中国] + 黄正骊[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YUAN Jing[Urban China]+HUANG Zhengli[URUC] + Deepshikha Jaiswal(Mumbai) + Deepshikha Jaiswal (Mumbai) + Vikas Dilawari (Mumbai) + Ginella George(Mumbai)

 

114 想想城市 City Thinker

《落脚城市》:跨越疆域的旁观

Arrival City: A Boundaryless Observation

道格·桑德斯(多伦多)   Doug Saunders(Toronto)

 

120城市热点 City Hotspot

 

124 英文黄页 English Version (Partly)

 

| 0 | by 里斯本 | in : UC推荐 Highlight, 城市研究 Urban Studies

《城失》:惊喜背后的故事

[点击上图观看视频]

 

2012年7月间,一部名为《城失》的视频短片在优酷网和新浪微博上走红,本刊自@钱塘交通论坛 转发了这部短片,获得了众多城市规划学者和学生、城市研究相关专业人士的认可。这部关于北京交通拥堵问题的颇具专业性的视频短片,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2008级的3位学生李心怡、田长乐和韩頔制作的。来自动画专业的学生团队,在片中显示出了相当程度的城市规划专业水准,给我们带来了惊喜。为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本刊采访了制作团队代表韩頔。本采访的节选刊登于054期《中国梦:重塑文化认同》中,在此刊出全文。

 

团队成员:韩頔、李心怡和田长乐

 

采访/梅雪健[本刊实习编辑]

 

Q=城市中国

A=韩頔

 

拍给每一个“在路上”的北京人

 

Q:你们是怎样萌生策划这个作品的想法的,在关注城市问题的时候做了哪些思考?

 

A:我们三个人,田长乐来自北京,李心怡来自广西桂林,我来自天津。虽然有两个人不是北京人,但都对这座城市有很深的感情。我们小时候都经常来北京玩。那时还不太记事(90年代初),模糊的印象中,基本上只有二三环快速路的形象,只记得北京的马路很宽,过街要走天桥或地下通道。大了之后来北京上大学,与之前的印象一对比,明显体会到了公路对街道两旁的蚕食。也感受到了出行越来越不便,交通越来越拥堵。更不用说我们组里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田长乐,他的家住在东城区的核心地段,亲眼见证了周围一片片胡同的拆迁改造和马路拓宽,积淀下的历史和文化也在一瞬间湮灭消亡。

 

本来我们都讲叫“物是人非”,但在北京,站在儿时来过的地方,却和记忆中没有一丝共同之处,物都不是了,一点点回忆的感觉都没有。这不就是精神和文化的流失么?牺牲了历史文化,但我们每天出行仍然举步维艰。有人说在北京,一天只能办两件事,上午一件,下午一件,其他时间全在路上。每次去一个地方,都要提前一两个小时就出门,也就是提前两三个小时就要在家准备出门。每次在外面已经很累了,想到回家还要站1个多小时,真的很崩溃。如果自己开车在路上,每天在路上各种被加塞被抢行,搞得开车和打仗一样,危险不说,还不够受气的,还要担心不要走错路,错过一个出口,掉头就要好几公里,还有可能堵在桥下掉头处,浪费很多时间。

 

天天在修路拓宽,历史文化也没了,街边的小商业也没了,路况却没有任何好转。所以我们决定拍一部和城市交通、城市规划有关的片子,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强烈重视。北京变成这样这么长时间了,没有任何好的变化,肯定因为这是一个多元的,牵扯到非常多方面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大家的问题。所以把这个片子拍给每一个“在路上”的北京人,让我们每个人一同思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大家能否在每天的生活和工作中,做一些点点滴滴的事情,能对这个城市的交通状况有一些积极的影响。

 

在路上,感受城市发展的脉搏

 

把国图里的专业书包圆了

 

Q:作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对于视频主题表现的城市问题,你们是怎样搜集资料和选择拍摄内容的?在事前资料的搜集准备和拍摄的过程中有哪些背后的故事?希望能和我们分享一下。

 

A:一开始只是有这个想法,但我们根本对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知识没有一点了解,周围也没有同学学习相关专业的,没法与专业人士沟通。我们只能选择去国家图书馆查资料。当时是一月末,我们住的地方都离国家图书馆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不像在学院路的那些大学上学的同学们离国图很近,所以我们每天都要早起去图书馆占座,呆到傍晚才出来。图书馆里有关城市规划交通设计的书有三个书柜,我们几乎都翻遍了,把里面觉得有关的有用的有道理的话摘抄下来,之后按类别汇总,再删节串写。说起来很容易,实际经历了很长的时间。

 

搜集的信息涉及城市的方方面面,有交通现状、区域功能规划、城市肌理、道路规划、居民出行方式、城市景观、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这几个方向。我们再以写文章的思路,将这些信息串起来,每段之间的过渡伤透了脑筋。我们大概去了一个月图书馆,前后又删减了四五遍稿子,最终才把稿子压缩在5分多钟的时间。其间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可能每个人都遇到过,从我住的地方到国家图书馆,需要先坐公交再换乘地铁,不堵车的周末大概需要1个半小时的时间。工作日就要长一些了,两个多小时。但有时早晨出门时间就差十分钟,最终到达的时间却可以差四五十分钟。随着交通流量的增加,拥堵时间会被一点点放大。所以在大城市,早起早出门是避免在路上浪费时间的最大法宝。

 

拍摄过程就更长了。在没有稿子的时候我们就去拍了,做各种拍摄设置的试验,各种不同的机位取景。我们也练就了绝技,在网上看到北京的图片,尤其是俯视的图片,能指出大概是在哪个高点上拍摄的。从去年11月到今年的5月,北京所有的晴空万里的日子,我们都在大街上城市中。拍摄从夕阳到城市的灯光亮起来的过程要先踩点,再拍摄,在30多层的顶楼上被风吹着两个多小时,更不用说还有过车坏在路边和撞车追尾的经历……

 

拍摄历程虽然辛苦,但拿出作品更令人愉悦

 

希望城市的发展观念能有转变

 

Q:不论是专业或者非专业的人士,我们都有必要把目光投向城市规划上去。对于现在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除了视频上表达的内容,你还有什么别的想法?

 

A:我们几个都是城市规划交通设计的门外汉,所以下面的话只是些拙见,难免有些不准确,不到位的观点,请多包涵!

 

我们国人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大宽马路是现代进步的象征,汽车的数量的突增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但这些,都是能够致城市于死地的事物。城市本应是生产力达到一定规模而衍生出的人类聚集地,但每天都有大量的生产力花在了道路上,人类的聚集也被道路阻断,人们把自己关在车里不与外界接触,走在城市快速路上,晃过的只是大片的荒地。摩天大楼的高度总在不停的增长,在城市中就算仰视,也看不到多少天。中心城区的古老建筑总逃不过被拆除的命运,可笑的是她们在为一栋栋不伦不类的仿古建筑让路。城市的人们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美美的睡上一个充足的觉了,不知道多久没有呼吸过新鲜湿润的空气了,不知道多久没有见过壮丽的天际线了。但更奇怪的是,人们也不知道有多久的时间花在了路上。丢失的时间去了哪?我们谁也说不出。

 

从资料中可以了解到很多治理交通的方法,许多欧洲国家的做法都在以追求交通稳静化为目的,他们逐渐将街道空间归还给行人,减少过境交通,对交通实行物理限速等限制。比如将区块内的道路修得多弯,故意设置变窄的道路部分,或者在区块内以不同的材料铺设,让驾驶者认为,这是一个封闭的区域,减少驶入。对于主干道,采取各种管制措施。比如美国就有Car Pool车道,就是只有乘坐人数达到一定数量的小汽车,才能驶入这条车少的快速车道,这当然需要很大力度的监管。还有叫做“公共汽车闸门”的限制器,只有轮距宽的公车才能够驶入,轮距窄的小车是开不进去的。甚至对于一些城市来讲,他们更侧重于个人交通与公共交通的接驳,比如在日本,地铁站周围的停车场包月价格会比较低廉。在一些北欧城市,地铁有专门的自行车车厢,公交车也有专门捎带自行车的位置,这样能让自行车的覆盖范围变得很大……

 

可能对于中国的大城市而言,这些办法都不是很现实,但可以作为今后的发展目标一步步努力。基本的大方向却一定要明确。拿北京来说,北京既发展公共交通,又在给小汽车不停的拓宽马路,这本身就是完全相悖的。而更有些城市,比如我的家乡天津,还没有意识到正在步北京的后尘,正处于北京90年代那样大力兴修宽马路快速路的恶习时期。这些观念的转变,说起来是当权者规划者的问题,但其实和我们每个人的理念都有关。我们总在说路太堵,可是我们本身就是路的一部分,同时也在把别人堵在路上。我们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观念,其实都能对这个城市产生影响。城市只会把影响放大,而不会让影响消亡。

 

紧张忙碌的后期工作

 

《城失》的主创人员们已经毕业,两位开始攻读硕士学位,一位成为自由摄影师和影视编导,他们仍在关注城市问题,并希望制作更多佳作,引起更多都市人对城市发展的关注。欢迎感兴趣的人士与他们联系合作拍片:

电话:15101024236

邮箱:hdcat45@gmail.com

 

编辑/里斯本

| 1 | by urbanchina | in : UC推荐 Highlight, 杂志动态 UC News

新刊上市:53期《克拉玛依:从黑油山到世界石油城的梦想与现实》

2012年6月号《克拉玛依:从黑油山到世界石油城的梦想与现实》已经上市,欢迎读者朋友们在各地书店购买,或在本刊淘宝店选购。

欢迎下载试读缩编本(PDF格式):本地下载

本期编按

 

石油书写城市史

 

文/匡晓明[本刊总编] + 黄正骊[课题主持]

 

我国的石油贸易经历了进口—出口—进口的过程。在石油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量不断丰富的过程中,诞生了一批资源茂盛、形态各异的石油资源型城市。克拉玛依处在这样一个位置:她位于新疆北部的沙漠深处,自然条件并不优越。从解放初期就开始石油开采的克拉玛依,在内地许多石油城市面临枯竭问题的现在,产量依旧不断在上升。她的整部历史,就是人类智慧不断突破限制、不断忍受失败、同时不断开创新环境的过程。

 

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克拉玛依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她位于政治敏感地带,在为国家、地区不断提供资源的同时也起到了在边疆锚固中原文化的作用。对于“内地人”来说,对克拉玛依的奇观想象也不断生长,无边的大漠和献身开采工作的成就感都让人心驰神往,但是地处偏远又让这座城市蒙上了一层面纱。

 

克拉玛依整洁、有序。同其他石油城市一样,她面临产业结构单一、文化形态内向的特点。现在,许多资源型城市都到了资源枯竭的边缘而被迫走上转型的道路。与之不同的是,克拉玛依仍旧处于石油开采业的上升期。资源开采城市的发展尽管会经历各种波动,但是产业总体会经历一个由低到高、到达顶峰后开始下滑的曲线。许多城市现在走到了曲线的后半段后,在中国经济上升的大潮中利用新兴产业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使得城市经济逐渐摆脱产业单一的束缚。对克拉玛依来说,压力尚未变得如此紧迫。但是,居安思危,是资源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正是因为危机尚未发生,才使得城市的未来世界拥有更多可能。

 

今天,克拉玛依的发展也并非没有桎梏和危机。在石油产业上,面对地理条件的限制,沙漠中的开采条件比内地许多地区要差,投资成本更高;对于工人来说,工作环境也更为艰辛。此外,克拉玛依地处偏僻,交通限制强而可达性不高,在人才引进上也面临瓶颈。与其他资源型城市一样,产业结构单一限制了城市的发展。一个健康、活跃的城市必然要求多元化,包括人口构成的多元化、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以及城市文化的多元化等,克拉玛依三产分配的不均对形成多元化局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些事实对于一个资源旺盛期的城市来说,与其称其为困难,不如将其看作压力。这些压力必然要求城市高瞻远瞩地将资源变成其动力,找到并发展它的强势项目。尽管地势偏远,但是克拉玛依坐落的北疆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克拉玛依已经具备成为北疆旅游中心的条件。另外,克拉玛依在国家政策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也使得它能够在石油产业上找到自己的优势,在城市多元化发展需求和支柱产业强力扩张之间擦出火花,成为转型的第一步动力。在石油产业上要从生产向市场转化,将发展从资源依赖型过渡到市场依赖型,从而向产业链的下游前进。同时,在地方财政和国家财政支配找到平衡之后,它具备像迪拜一样以资金推动发展下游产业的条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向深度的创意产业、研发教育、以及开拓旅游等方面转移。

 

本期课题的精神就在于探索克拉玛依发展与转型的多种可能。探讨一个城市的发展立足于对城市现状资源的了解。我们将首先透过“石油与城市”,了解克拉玛依石油产业的现状,走到石油开采业的最前线,同时聆听地方政府对城市定位和发展的声音。“世界x石油城”在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转型资源城市中,选择了几个切实相关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制度转型的美国公司城镇,到近年因民间贷款问题而争论得火热的鄂尔多斯城。“世界石油与城市”讨论的是城市如何利用世界石油贸易开拓市场,而克拉玛依的招商引资政策又是如何将石油向下游产业转移。最后,我们将以图片故事向读者展示一个多元化、人本主义的克拉玛依,因为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最终希望。

 

本期目录

 

克拉玛依:从黑油山到世界石油城的梦想与现实

Karamay: Dream and Reality All the Way from an Oil Field toward a World Oil City

 

6 刊首语 EDITORIAL

从“文化危机”,到“文化拯救危机” Culture: from crisis to redemption

匡晓明[城市中国总编] Kuang Xiaoming [Chief Editor of Urban China]

 

10 城市报告 CITY BRIEFING

 

18 城市研究 URBAN STUDIES

新加坡的绿色走廊

Green Corridor in Singapore

徐伟 [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XU Wei[Director of Urban China Research Center]

 

22 房产智道 REAL ESTATE REVIEW

资源型城市“X”的转型路径

Transformation Path of A Resource-based City

崔国[城道顾问]+刘懿[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CUI Guo[Chengdao Consultancy]+LIU Yi[Urban China Research Center]

 

24 编按 PROLOGUE

石油书写城市史 Karamay: A History Written With Oil

 

26 图解 INFOGRAPHICS

石油 x 城 Oil Cities

丁馨怡+黄正骊 [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DING Xinyi + HUANG Zhengli [Urban China Research Center]

 

28

克拉玛依:“世界石油城”建设新进展

Karamay: New Progress in Building ’World Oil City’

陈新发(克拉玛依) CHEN Xinfa (Karamay)

 

32 图解 INFOGRAPHICS

石油的故事 Oil Story

刘懿[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LIU Yi [Urban China Research Center]

 

34

地方经济已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访克拉玛依市发改委主任郜瑞宏

A Sign of Booming Local Economy

Interview with GAO Ruihong, Director of Karamay DRC

李丹[城市中国研究中心]+佟鑫[城市中国] LI Dan[Urban China Research Center]+TONG Xin[Urban China]

 

36

打造世界石油城不是空话:访克拉玛依市经济委主任徐建辉

Making Karamay a World Oil City Is More Than a Word

Interview with XU Jianhui, Director of Karamay Economic Commission

李丹[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LI Dan [Urban China Research Center]

 

38

用空间布局支持产业发展:访克拉玛依市规划局局长陈路、副局长张俊

Making Spatial Layout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terview with CHEN Lu and ZHANG Jun, Chief and Deputy Chief of Karamay Planning Bureau

李丹+黄正骊[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LI Dan+HUANG Zhengli [Urban China Research Center]

 

42

高效陆梁:隐藏在沙漠深处的油田

Productive Luliang: Oilfields Hidden in Desert

李丹[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LI Dan [Urban China Research Center]

 

48 图解 INFOGRAPHICS

世界 x 石油城

World Oil Cities

黄正骊 [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HUANG Zhengli [Urban China Research Center]

 

50

美国的公司城 :早期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工业与城镇设计

American Company Towns: Design and Industry in a Capitalist Economy

玛格丽特·克劳福德(伯克利) Margaret Crawford (Berkeley)

 

56

卡尔加里:从“牛镇”到国际大都市

Calgary: From ‘Cow Town’ to Metropolis

唐凌洁 [城市中国] TANG Lingjie [Urban China]

 

60

新大马士革:传统的未来 New Damascus: Future of Traditions

周颖(新加坡) ZHOU Ying (Singapore)

 

66

鄂尔多斯,经济腾飞背后的逻辑规律

Logical Law Behind Ordos’ Economic Soar

于光军(呼和浩特) YU Guangjun(Hohhot)

 

69

揭秘鄂尔多斯之“怪”现状:访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规划设计总监盛永利

Understanding Ordos’ ‘Strange’ Situation

Interview with SHENG Yongli, Chief Inspector of Planning Design of BES Consulting Group

丁馨怡[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DING Xinyi [Urban China Research Center]

 

72 图解 INFOGRAPHICS

世界石油 x 城

World Oil vs Cities

黄正骊 + 张宜轩 [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HUANG Zhengli + ZHANG Yixuan [Urban China Research Centre]

 

74

解读克拉玛依城市规划:访同济大学教授赵民

Understanding Urban Planning of Karamay

Interview with ZHAO Min, Professor of Tongji University

张宜轩[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ZHANG Yixuan[UCRC]

 

77

克拉玛依城市发展战略与空间规划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Spatial Plan for Karamay

张立(上海) ZHANG Li(Shanghai)

 

80

魅力油城的工商业潜力:克拉玛依外来投资企业巡礼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Potential of the Oil City:

Foreign Investment Enterprises Tour in Karamay

佟鑫[城市中国] TONG Xin [Urban China]

 

86

建造世界石油城:独山子文化中心和数控中心设计理念解析

Building Karamay: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of Dushanzi Cultural Centre and CNPC Xinjiang Digital Network Control Centre

赵刚+董巍巍(上海)ZHAO Gang + DONG Weiwei (Shanghai)

 

90

数字油田与智慧城市

Digital Oilfield and Smart City

李娟[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LI Juan[Urban China Research Center]

 

94

一个维族家庭的故事

The Story of a Uighur Family

李丹[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LI Dan [Urban China Research Center]

 

98

你没听说过的克拉玛依

The Karamay You Have Not Heard

袁菁[城市中国] YUAN Jing [Urban China]

 

116 未来生活进行时 IN CITY

大家的微运动

都市运动生活化

Community-based Micro-sports

A New Urban Living Styles

陶诗琦 [城市中国] TAO Shiqi [Urban China]

 

124 城市建筑师 GLOVAL ARCHITECT

KUU:城市隐居者

KUU: Urban Hermits

李娟[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LI Juan[Urban China Research Center]

 

132 逛街学 STREET ROAMING

走读温罗汀

Roam and Read in Wen Luo Ting

杨乃甄(台北) YANG Naizhen(Taipei)

 

142 城市热点 CITY HOTSPOT

 

146 英文黄页 ENGLISH VERSION(PARTLY)

| 0 | by 里斯本 | in : UC推荐 Highlight, 杂志动态 UC News

新刊上市:52期《主题空间重塑城市》

2012年4月号《主题空间重塑城市》已经上市,欢迎读者朋友们在各地书店购买,或在本刊淘宝店选购。

欢迎下载试读缩编本(PDF格式):本地下载

 

本期编按

 

从主题城市到欲望之都

旅游产业推动下的城市空间主题化

 

文/匡晓明[本刊总编辑] + 唐凌洁[课题主持]

 

“对于我这一代人来说,大城市意味着文化生产的源头,经济实力的中心;现在,它却化身为主题乐园(拉斯维加斯、迪拜),无边的工地宿舍(中国城市),和彻底错乱的建筑异型(东京)”,2008年,临终前的英国小说家巴拉德这样写道。

 

主题公园╳城市Theme Park and the City

 

主题乐园是现世关系的乌托邦版本,其发展始终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三十年历程。从第一代以科学科幻、机动游乐、动物观赏为主的都市游乐场,到将娱游功能、住宿购物和地产开发相结合的“旅游+地产”模式的主题乐园,再到即将面临迪士尼乐园落户上海浦东这样的跨国事件,不同时期的主题构成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语境?主题乐园怎样影响并改变着城市空间,又怎样反过来受制于一个时代或地区的局限?

 

游乐场和主题乐园首先在地理方位上与城市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它们处于城市的边界,与日常生活形成错位,邀请游客进入另一种有别于现实的乌托邦话语。第二,奇幻是游乐场永恒的主题,游客们在乐园内与其它时空存在相遇,或是被拽入到对现实境遇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去。第三,游乐场和主题乐园永远不可能脱离城市环境而独立存在。开发与管理活动并不单纯旨在为大众创造欢愉,它们在一个更加宏观的经济和政治驱动和限制下展开。第四,游乐场和主题乐园是一个由人工重塑的地景,因而常常为一些现存的城市问题提供了似是而非的解答或逃离。最后,游乐场和主题乐园中的城市、社会和科技等主题元素,是城市构成和功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映并影响着城市的形态和发展趋势。

 

在拉斯维加斯,赌场业的集中化开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所有制从原先的家族承袭向跨国公司资产转变。在迪士尼乐园,从产业链到主题设置,都由迪士尼公司完全掌控。在中国,我们同样目睹了主题乐园开发的集聚化、规模化和综合化倾向,这意味着以“华侨城集团模式”为代表的城市主题乐园/空间,将在中国各大旅游城市广泛复制。大投入和高产出的运营特点,必然涉及到地方用地、财政支持等多重因素的再考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城市产业转型和升级之路的未来。本期《城市中国》着重探讨了三个中外案例,通过重塑历史成因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康尼岛之于曼哈顿,美心洋人街之于重庆,华侨城之于深圳。

 

主题公园=城市The City as Theme Park

 

十九世纪末,主题化空间是局限于围墙四壁内的博览会和游乐场,在后一个百年间,它的手法、美学、建筑奇观和娱乐方式,被应用于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正如巴拉德所观察到的那样,我们生活的城市已逐渐“化身为主题乐园”,无论走到哪里,随时都会与一个以主题为诉求的空间场域不期而遇。从国家发展计划(2010上海世博会)到地方行销策略(深圳华侨城),从遗产保护(威尼斯、大理、阳朔)到城市更新(成都宽窄巷子、北京铜锣鼓巷),从追求利润的购物中心(北京蓝色港湾、东莞新华南MALL)到非营利的博物馆(建川博物馆),微型主题乐园改变的不仅是空间地景,在创造出各式各样奇观的同时,更带来了消费体验的转变。

 

主题空间是一个矛盾的场域:它同时允诺给参观者新奇和熟悉,刺激和保护,作用于游客/居民的物质与非物质存在。前者指向工作岗位和收益,影响着众多与旅游产业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人群;后者关乎社会分层、机会成本和城市的可达性,受制于城市迈向服务业转型的宏观决策。

 

旅游业是城市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十二五”规划预案中,全国已有27个省、市、自治区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安徽、广东、山东、河南、云南、四川等省级政府,都已经同有关部委签订了协议,欲将旅游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行业。旅游产业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成功转向内需型增长模式的重要助燃剂。现在,这一趋势正随着中国服务产业的升级,逐渐在二、三线城市的主题化旅游景区延续。

 

旅游业对城市形态影响深远。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空间构成与工业城市大相径庭:在工业城市,产品的生产、仓储与分配活动围绕着旧工业中心的港口展开,工人阶级社区环厂而建,为生产和运输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在旅游城市,滨水陈列着奢华的酒店与高档的公寓大楼,城市中心以零售业和娱乐业设施为主导,工人社区呈现严格的阶级隔离。

 

主题化空间正是伴随着城市绅士化运动而得以发展的,并在城市定位向旅游业的转型中四处开花。旅游体验以故事去装扮空间,去统辖空间的规划,创造新奇的体验,让消费者在同一场域中进行多项不同的消费活动(如购物、去主题乐园、参观博物馆、看电影、看体育比赛、用餐、上赌场、住宿等)。文化想象中的“原真”取代了在地与日常,在一些极端的案例中(如迪士尼乐园,主题化购物中心等),旅游目的地完全与它所身处的社会语境割裂,创造出一个由意象组成的虚拟现实,历史事件覆盖了进行中的历史,仿制覆盖了原型。

 

在不同的城市主题空间内,你总能找到一些被反复拷贝的符号或神话:威尼斯、埃菲尔铁塔、金字塔、自由女神像,散布在各大旅游景点;“伪装”成土产的大规模生产纪念品,或是无处不在的麦当劳、贝纳通、喜来登酒店。主题空间既带来了城市的同质化,又出于市场多元化的考虑,将差异进一步扩大。城市对独特地标的迷恋和追求,可以是卡拉特拉瓦的特纳利夫岛会议中心,弗兰克·盖里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甚至是成都大邑县一片由明星建筑师打造的红色主题博物馆群。

 

这一趋势令人悲观吗?涌入主题化空间的游客,必然等同于盲目被动的乌合之众?相反,一些学者(如罗伯特·文丘里和丹尼斯·史考特·布朗)对“浮华造作”的旅游景观褒奖有加。或许在否定之前,我们需要首先理解它。

 

本期目录

 

004 读编往来

005 在线互动

006 刊首语

文化旅游的本土复兴

文/匡晓明[本刊总编辑]

008 目录

010 城市报告-焦点人物 x 府院动态 x 研究与数据 x 地图 x 城市事件 x 杂志和书籍

 

018 城市研究

走进贫民窟

文/黄正骊[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022 房产智道

创意旅游是否止步于噱头

文/崔国[城道顾问] + 王馨[上海师范大学]

 

024 本期课题:主题空间重塑城市

编按:从主题城市到欲望之都:旅游产业推动下的城市空间主题化

文/匡晓明[本刊总编辑] + 唐凌洁[课题主持]

 

030 图解:中国主题公园三十年

资讯/刘懿[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设计/成国强 + 张静谊

 

033 万人狂欢:向康尼岛学习

文/唐凌洁

039 迪士尼,不是一个娱乐公司

文/周一骏[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041 一元乐园:错位竞争的美心洋人街模式

文/李丹[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049 透过华侨城看主题公园与城市化

文/保继刚+梁增贤[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052 华侨城主题公园发展轨迹观察

访暨南大学教授董观志、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楼嘉军、深圳东部华侨城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乔晓燕

编辑/丁馨怡[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055 日常主题公园——商场桃花源

文/哈利·邓·哈托格[荷兰城市研究者]

 

061 即景城市的意志

文/谭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067 再现《五朵金花》与《天龙八部》:云南大理的主题公园化

文/那培思[美国三一学院]

 

073 威尼斯该往哪儿去?

文/卢卡·莫里那瑞[意大利建筑学者]

 

079 喂,你个不老的西门町

文/袁菁

 

082 西门红楼地区:空间转型与文化治理——一个文创观光园区的诞生

文/陈彦硕[台湾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

 

085 文化奇观的市场逻辑:安仁镇建川博物馆群

文/李娟 [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088 虚假假期

摄影/瑞诺·雷德勒[维也纳]

 

094 未来生活进行时

废品换客:社区、换物与环保

文/陶诗琦

098 遍地是换客

资讯/陶诗琦 + 佟鑫

 

102 城市建筑师

李虎:开放空间与”二环路2049“

文/李娟 [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108 寻找或创造重返家园之路

文/张振辉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112 逛街学

玉林駅荡志

文/钟念来[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系]

 

| 0 | by meixuejiao | in : UC推荐 Highlight, 合作内容 Partner, 杂志动态 UC News

2012中国(北京)国际时尚家居装饰展览会

 

设计潮、中国风7月席卷北京时尚家居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居室装修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许十年前只是粗略的知道装潢就是铺地板、包门套,但是今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开始意识到设计在家居生活中的重要性。因为设计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人类寄望于通过设计来改造世界,营造出舒适、安全、高雅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标榜「时尚·设计」的北京时尚家居展将于2012年7月12-14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为家具、家居饰品、家装材料及布艺等行业内的制造商及设计公司提供一个主要面向设计师、家装装潢公司及高消费人群的家居设计交流平台。

 

国内外知名设计共融打造交流平台

 

为了让「北京时尚家居展」的设计内容更加专业和丰富,主办诚邀香港设计中心、刘刘兄弟设计公司加盟,分别成为大会的支持和协办单位。刘刘兄弟设计公司的设计总裁兼首席设计师刘利年先生与组委会合作企划原创家具廊,为观众展示品牌最新的家具及家居产品风潮,推动创意家具原创设计,带领中国设计走向中国创造。

 

而融和东西方设计精华的香港设计师亦希望借此机会,加强两岸设计交流。香港著名设计师张汉文先生在「2011北京时尚家居展」上分享了宝贵的设计理念,2012将继续对话设计界。张汉文先生认为香港设计师在品牌的建立上富有经验,正好为大陆设计市场注入动力和分享创意;大陆设计师的作品充满中国元素,例如运用中国传统的人和事物融入设计中,表现出有东方特式的创意作品,很值得参考。共融和互相学习正是交流的最大价值,他希望两地设计交流可以一直延续。主办同时也邀请了荷兰、芬兰、土耳其等地的代表参加,吸收各地的潮流风尚。

 

「中国.新品质生活」系列同期活动,更多设计精彩绽放

 

引领家居设计潮流的「2012 北京时尚家居展」,以「中国.新品质生活」为主题,组委会将与合作伙伴携手举办一系列紧扣大会主题的同期活动,包括高峰论坛、展品专业评比大赛、家居设计展示区等,探索切合我国人民需要的品质生活。

 

由Dutch Design Desk 举办的“What Design can Do – the Value of Design”荷兰设计工作坊系列活动,将通过分享经验及列举实例来阐述何为有价值的设计,同时也会分享一个好的设计在体验上的创意和功能上的设计比例等重要资讯。

 

<<缤纷Space>>杂志将携手被称为设计届的奥斯卡的Andrew Martin Award,举办家居设计和陈设趋势论坛及Andrew Martin全球室内设计大奖独家作品展。活动上,国内顶尖家居陈设设计大师将发布2012 / 2013最新家居设计和家饰陈设潮流,数十个入围Andrew Martin设计作品独将家亮相。

 

<<家饰>>杂志亦将联手主办方举办雅“饰”风尚对话 – 中国家居配饰流行与采购趋势论坛,邀请行业专家、国内著名配饰设计师亲临现场演讲,分享成功的经验案例,透视未来配饰发展流行趋势。同时亦将正式启动 “华北区十佳配饰设计师评选”,由设计师带动品牌的兴趣点,鼓励行业的原创设计及提高设计水平。

 

 

展会刮起Fusion风,彰显独特现代中国设计

 

一个国家的设计风格应该是独特的,由其独有的社会以及文化等综合因素所决定。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一直以一种古老且有点神秘的形式展现在历史文明之中。中国设计带着这样的历史与文化,结合创意,可幻化为绚丽高雅的设计与生活方式。中国著名设计师黄涛及刘峰将通过茶艺、花艺示范;茶室、佛堂布置等演绎中国传统与时尚生活的完美结合。而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将举办“源「字」家具-从中国语言到设计”香港设计新力量作品展,展出多件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优秀学生作品,这些作品将中国文字融合于家具设计之中。

 

正如著名设计师张汉文所说,中西融合的室内装饰风格是过渡性的风格。这种内饰风格把传统与现代元素混合,使家居创造出一个时髦但复古的空间。但如何发展出中国特色为主导的现代风格是值得探讨的。

 

「2012 北京时尚家居展」结合各地各界的设计精英、精品论坛活动、高质量产品,于2012年7月12-14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缔造出一个开放交流与贸易采购的平台。展会免费入场,线上预登记还能免除现场登记手续及换领精美礼品及参加抽奖。详情请浏览大会官网www.HomeFashionBJ.com。如有查询,请与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刘东娇小姐联系, 电话:(86 10) 5129 3366 转813。

 

 

参展查询:

香港 – 廖倩婷小姐
电话:(852) 2516 3521
传真:(852) 2516 5024
电邮:hfd@adsale.com.hk

中国 – 王燕燕小姐
电话:(86 21) 5187 9766 – 274
传真:(86 21) 6469 3665
电邮:hfd@adsale.com.hk

 

参观及传媒查询:

香港 – 朱明怡小姐
电话:(852) 2516 3381
传真:(852) 2516 5024
电邮:publicity@adsale.com.hk

中国 – 刘东娇小姐
电话:(86 10) 5129 3366 – 813
传真:(86 10) 8460 2816
电邮:visitor@bj.adsale.com.hk

 

展会官方网站:www.homefashionbj.com

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网页:www.adsale.com.hk

 

2012中国(北京)国际时尚家居装饰展览会」主办单位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材料委员会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成立于1984 年,以促进行业生产力发展为目标,并在行业标准、法规建设、组织行业调研、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参与行业管理、开发行业培训及组织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

东莞名家具俱乐部
东莞名家具俱乐部于1999年成立,为中国家具行业新历史时期的发展奠下基础。凭著名家具展以及俱乐部之专业统筹运作,使东莞成为中外家具行业所注目的生产基地。

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自1978年起在中国及亚洲地区举办国际性展览,乃筹办中国国际展览会的领导者,现时旗下知名品牌展会包括规模世界第二,亚州第一的「CHINAPLAS 国际橡塑展」以及规模亚州最大的「北京国际木工机械展」。雅式凭着其丰富的经验,对市场的敏锐触觉及对客户需要的了解,每年吸引约一百万名专业观众及买家参观所举办的展览,被业界公认为中国展览业的佼佼者。2006年8月,雅式成为UFI会员。

Resize your browser. the windows is too lit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