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 文/财新记者 张新名 2011年06月24日

据《新京报》报道,6月23日下午,北京遭遇强降雨,导致多条环路及主干道积水拥堵,部分环路断路,地铁1号线、13号线、亦庄线等线路部分区段停运。

另据《京华时报》报道,北京市防汛办主任、总工王毅称,北京市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是一到三年一遇,能够适应每小时36到45毫米的降雨,但是昨天降雨强度达到128毫米,远超设计标准。北京市的排水管网只有天安门等重点地区排水能力较高,其他地区的排水能力较低,近年来已是频繁发生积水。

王毅称,6月22日上午,防汛办即已通知各部门做好准备,“抢险队必须提前上岗,排水抢险,同时启动蓝色暴雨预警”。据介绍,暴雨信号分四级,从低到高依次为蓝、黄、橙、红。其中,蓝色预警表示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已达50毫米以上。

新京报援引北京市气象局分析称,“此次降雨是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出现的典型蒙古东移低涡天气过程,在北压下抵达北京,加之冷空气配合,因此强度较大。不过,出现这种强降雨并非异常,往年均有这样强度的降雨发生。”

近年来,国内城市内涝问题频发。前不久,武汉、杭州、南昌和上海等地都因为暴雨在瞬间变成“水城”,居民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应当如何治理这一城市建设中的沉疴痼疾?

城市规划师、《城市中国》杂志总监制杨偲认为,城市内涝不仅是技术性问题,更是投资管理问题,解决之道在于加大地下设施的投资,建立多层监管体系。

目前,国内很多城市建设都存在“重地上,轻地下”的现象,重面子工程,忽略地下设施。然而,地上设施越多,地下设施的建设成本越高,所以投入越晚,财政越紧张,如此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他建议,有条件的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应当尽快加大地下投资。投资到位,设计标准才能相应提高,不会像现在这样往往只是设定在一到三年的标准。

很多城市内涝频发,而官员承诺改善之后并无明显效果。杨偲强调,对此需要建立多层监管体系。一是设计行业需依照规范做事,规范必须严谨且有前瞻性,“有远虑则无近忧”;二是加强市场监管,既要保障投资走向和可持续性,又要确定保险公司的责任;三是制定配套法律和有约束力的城市规划,落实财政投入,设定建设和改善的时间表,如此可以依法依规划行政问责,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