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城市中国》第41期——“理性低碳观”

 

 

文/邹德慈[中国工程院院士]

 

 

【城市化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短缺催生了低碳问题】

 

低碳在中国为大家所关注和认识还是较近时期的事情,从城市规划建设这个领域来讲,我国经历了一段高速城市化的时期。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比较快速的发展,经历还不到20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是互相促进、相互影响的。城市化不可能脱离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单独发展。建设低碳社区这个概念在21 世纪初才被提出。在此之前,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谈得更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联合国对人居环境方面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那时并没有集中在低碳方面。生态城市的提法更早,学者们在20世纪初就提出了城市规划要考虑生态因素,还提出发展生态城市(eco-city),“田园城市”等。

 

这几个理论概念有一致的方面,也有各自的重点。如果把它们结合起来看,方向都是要求人类节约资源、能源的使用。大背景是人类对资源、能源的消耗量太大,引起了资源危机、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并且引起了全球性的关注。因为消耗很大,排放也越来越大,造成的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环境危机显现,人口增长,全球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20世纪初,全世界只有13-1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到20世纪末,城市人口几乎占全球人口的一半;20世纪初的全球城市人口只有几个亿,到了21世纪初城市人口将近30亿,全球总人口约为63亿。城市人口所消费和消耗的资源和能量远远大于农村人口。有学者研究显示,一个中国城市人口消耗的资源和能源比农村人口高三到四倍。因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不一样,农村只是农业生产,城市是工业生产,各种产业都要发展。

 

资源消耗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地球很大,资源总量也很大,可是这样的一种趋势,让地球负担很重。问题还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别很大,非常的不平衡。美国人消耗的资源和能源,比全球人口平均消耗的大几倍。有学者研究说,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像美国人那样消费能源和资源的话,要五个地球甚至八个地球才能养活现在的全球人口。所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环境学者首先提出要关注资源环境问题,引起了国际关注,联合国召开会议提出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来指引各方面的工作。中国接受这个思想,而且认真地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京都议定书》开始提出降低碳排放。关于碳排放引起气候变化,是气候学家和环境学家提出来的命题。全球气候现在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原因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过量了,起因在于能源的过度消耗,主要是二氧化碳。专家们说现在世界平均气温升高了,冬季平均气温按具体数据能够测算出增长的幅度。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碳排放影响气候变暖这一判断的科学根据还不是很充分,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气候变暖有其自然规律,并不是由于碳排放过大造成的。我个人看法是,科学研究虽然一时还很难对这个问题做出透彻的判断,但是碳排放量的增大总是不利的,它对环境有污染,对人类生活、生存的持续发展有害。

 

我国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和低碳的要求方向是一致的,政府也是很重视的。概括来说就是“节能减排”。据我所知,几乎每个大城市的政府工作目标中都有节能减排的要求,不过完成情况并不理想。温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我国其他指标都完成得不错,只有环境指标完成得不理想。城市或地方每年要在现有基础上节约一定百分比的能源,减少一定指标的排放,有些城市因为过分追求经济指标、GDP增长,不重视节能减排而完成不了。高速发展时不但刹不住车,指导思想也不够全面。这两年出现的低碳目标,只是把这个过程更加集中、明确地提了出来,因此我认为这不是突如其来的新概念,而是过程的延续。

 

 

【城市规划要将低碳融入到理念当中】

 

低碳这个概念被提出来,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我认为现在的城市规划要融入低碳的理念,而且不仅是理念,应该融入到城市规划的目标、指标体系和行动计划的方方面面。虽然现在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但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城市规划是有前瞻性的,应该看得远,不能因为今天刚开始研究低碳概念,理论还不成熟,就忽略这个概念。近两年住建部领导很重视,主管城市规划工作的仇保兴副部长发表报告谈低碳生态城市,讲得比较全面,他提出要把低碳和生态结合起来,建设低碳生态城市。

 

我认为,低碳城市首先要体现低碳经济。一个国家的能源消耗很大部分是发生在城市里面的。产业的能耗绝大部分都在城市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都是要消耗能源的。这方面要降低能源消耗,要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节约能源。第二,城市中的建筑有必要,也有可能大大降低能耗。建筑是一个很大的耗能用户。据统计,城市中建筑能耗占到城市全部能耗的25%-30%,来自多个方面,包括采暖、制冷、照明等。第三是交通的能耗,主要是机动车。它的能源现状已经开始改变,用混合动力、电能等新能源、清洁能源代替传统的能源。科研方面有很大进展,已经开始小规模使用,不过普遍使用还有距离。这类科技创新,一是要产业化,二是要降低成本。中国是一个石油短缺的国家,每年的进口量很大,未来不能再消耗那么大量的石油。第四是低碳生活方式,这方面细化的内容就更多了。

 

低碳涉及到城市规划建设的模式问题,而且与生活方式关系很大。首先是空间布局要合理。空间布局是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这些年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城市热衷于道路宽、布局分散,不紧凑。城市是否紧凑和能源消耗、碳排放关系很大。所以低碳城市的空间布局必然应该是紧凑型的,分散对土地资源是很大的浪费。大城市交通问题很严重,其复杂性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布局不合理造成的。比如居住区远离就业岗位,必然拉大交通距离,增加出行交通量,意味着要多消耗能源。如果布置得合理,交通量减少,就可以节能减排。集约型的发展模式、紧凑的布局形式,是在保证一定的通风、开敞空间、绿地面积的前提下搞紧凑型开发,这就要求我们提高城市规划的技术水平。比如北京向来是“排场”大,道路很宽,是不是真正需要,要作科学的分析。总的来说,低碳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会更高,工作要做得更深入细节,设计水平要提高。土地的混合利用是国外比较主张的一种模式,不要截然地做功能分区,把所有工厂都安排在工业区,建很大的工业园区,居住集中在居住区,彼此的距离很远,即便地铁发达了,仍旧既不方便、也不经济。要主张有一些产业(包括大部分第三产业)可以和居住混合来布置,这方面可以做很多文章。总的来说,低碳城市规划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涉及很多方面,不过这些问题并不是新出现的、突如其来的。有些是一直以来就这样要求的、就应该这样做的,可是没做到,或者说是做得不够。当前低碳问题提出来以后,对规划业者的要求更高、更具体了。

 

 

【认识城市的本质才能建设好真正的低碳城市】

 

现在对于城市的目标提法很多,生态城市、两型社会、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等等,我们中国的特点是每隔两三年就会有新的提法出现,城市规划建设行业就会受到影响。初步了解国内目前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已经有十几个了。上海做了不少工作,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都有所建树。目标方面上海往往很领先。北京现在也提出打造世界城市(global city),这是城市规划的最高端了。生态城市方兴未艾,中国已经有几十个城市正在建设或提出发展目标。现在又有低碳了,可是城市的本质并没有因为这些目标的变化而有根本性的变化。

 

城市的本质,最基本的还是1933年《雅典宪章》提出的四个基本职能:工作、居住、交通和休憩(recreation)。首先,所谓工作就是让人在城市中有就业的岗位;其次,居住是最基本的需求;第三是交通,既然是城市必然有流动;休憩也很重要,人不能一直工作而不休憩,recreation这个词英文直译是”再创造“。只有得到一定的休憩,包括文化、教育、娱乐等等,人才可以恢复被消耗的能量,才可以持续发展。1933年离现在很远,可是宪章提到的是很基本的东西。生态城市也需要工作、居住、交通,只不过是内部的结构、布局,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比较符合生态的特性。低碳城市也不可能没有居住、生产、交通、休憩这些功能。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在任何时期都是不变的,只不过当今对它的要求有所不同,有所发展。

 

关于城市的本质的第二个基本内涵是,我们今天所规划和建设的是现代化的城市。因为建设现代化国家仍然是我国一定历史阶段的基本目标。城市不管叫什么城市,都应该是现代化城市。生态城市不是古代的,低碳城市也是现代化的城市。两型社会也是现代社会。可能更复杂的一点是,我们现在必须要城乡统筹,不能只考虑城市的建设,要推动城乡一体化。这是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所以,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总目标我们现在还在完成当中,虽然有的城市比较现代化了,但是仍然有不在少数的城市还算不上现代化城市,要努力把更多的中国城市建设成现代化城市,拥有相应的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住房、公共服务设施等等。而低碳生态只能是让城市发展得更好,更符合生态、宜居、更符合资源和能源的节约、碳排放的降低,成为更理想的现代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