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ban China

《城失》:惊喜背后的故事

| 0 | by 里斯本 | in : UC推荐 Highlight, 城市研究 Urban Studies

[点击上图观看视频]

 

2012年7月间,一部名为《城失》的视频短片在优酷网和新浪微博上走红,本刊自@钱塘交通论坛 转发了这部短片,获得了众多城市规划学者和学生、城市研究相关专业人士的认可。这部关于北京交通拥堵问题的颇具专业性的视频短片,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2008级的3位学生李心怡、田长乐和韩頔制作的。来自动画专业的学生团队,在片中显示出了相当程度的城市规划专业水准,给我们带来了惊喜。为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本刊采访了制作团队代表韩頔。本采访的节选刊登于054期《中国梦:重塑文化认同》中,在此刊出全文。

 

团队成员:韩頔、李心怡和田长乐

 

采访/梅雪健[本刊实习编辑]

 

Q=城市中国

A=韩頔

 

拍给每一个“在路上”的北京人

 

Q:你们是怎样萌生策划这个作品的想法的,在关注城市问题的时候做了哪些思考?

 

A:我们三个人,田长乐来自北京,李心怡来自广西桂林,我来自天津。虽然有两个人不是北京人,但都对这座城市有很深的感情。我们小时候都经常来北京玩。那时还不太记事(90年代初),模糊的印象中,基本上只有二三环快速路的形象,只记得北京的马路很宽,过街要走天桥或地下通道。大了之后来北京上大学,与之前的印象一对比,明显体会到了公路对街道两旁的蚕食。也感受到了出行越来越不便,交通越来越拥堵。更不用说我们组里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田长乐,他的家住在东城区的核心地段,亲眼见证了周围一片片胡同的拆迁改造和马路拓宽,积淀下的历史和文化也在一瞬间湮灭消亡。

 

本来我们都讲叫“物是人非”,但在北京,站在儿时来过的地方,却和记忆中没有一丝共同之处,物都不是了,一点点回忆的感觉都没有。这不就是精神和文化的流失么?牺牲了历史文化,但我们每天出行仍然举步维艰。有人说在北京,一天只能办两件事,上午一件,下午一件,其他时间全在路上。每次去一个地方,都要提前一两个小时就出门,也就是提前两三个小时就要在家准备出门。每次在外面已经很累了,想到回家还要站1个多小时,真的很崩溃。如果自己开车在路上,每天在路上各种被加塞被抢行,搞得开车和打仗一样,危险不说,还不够受气的,还要担心不要走错路,错过一个出口,掉头就要好几公里,还有可能堵在桥下掉头处,浪费很多时间。

 

天天在修路拓宽,历史文化也没了,街边的小商业也没了,路况却没有任何好转。所以我们决定拍一部和城市交通、城市规划有关的片子,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强烈重视。北京变成这样这么长时间了,没有任何好的变化,肯定因为这是一个多元的,牵扯到非常多方面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大家的问题。所以把这个片子拍给每一个“在路上”的北京人,让我们每个人一同思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大家能否在每天的生活和工作中,做一些点点滴滴的事情,能对这个城市的交通状况有一些积极的影响。

 

在路上,感受城市发展的脉搏

 

把国图里的专业书包圆了

 

Q:作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对于视频主题表现的城市问题,你们是怎样搜集资料和选择拍摄内容的?在事前资料的搜集准备和拍摄的过程中有哪些背后的故事?希望能和我们分享一下。

 

A:一开始只是有这个想法,但我们根本对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知识没有一点了解,周围也没有同学学习相关专业的,没法与专业人士沟通。我们只能选择去国家图书馆查资料。当时是一月末,我们住的地方都离国家图书馆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不像在学院路的那些大学上学的同学们离国图很近,所以我们每天都要早起去图书馆占座,呆到傍晚才出来。图书馆里有关城市规划交通设计的书有三个书柜,我们几乎都翻遍了,把里面觉得有关的有用的有道理的话摘抄下来,之后按类别汇总,再删节串写。说起来很容易,实际经历了很长的时间。

 

搜集的信息涉及城市的方方面面,有交通现状、区域功能规划、城市肌理、道路规划、居民出行方式、城市景观、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这几个方向。我们再以写文章的思路,将这些信息串起来,每段之间的过渡伤透了脑筋。我们大概去了一个月图书馆,前后又删减了四五遍稿子,最终才把稿子压缩在5分多钟的时间。其间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可能每个人都遇到过,从我住的地方到国家图书馆,需要先坐公交再换乘地铁,不堵车的周末大概需要1个半小时的时间。工作日就要长一些了,两个多小时。但有时早晨出门时间就差十分钟,最终到达的时间却可以差四五十分钟。随着交通流量的增加,拥堵时间会被一点点放大。所以在大城市,早起早出门是避免在路上浪费时间的最大法宝。

 

拍摄过程就更长了。在没有稿子的时候我们就去拍了,做各种拍摄设置的试验,各种不同的机位取景。我们也练就了绝技,在网上看到北京的图片,尤其是俯视的图片,能指出大概是在哪个高点上拍摄的。从去年11月到今年的5月,北京所有的晴空万里的日子,我们都在大街上城市中。拍摄从夕阳到城市的灯光亮起来的过程要先踩点,再拍摄,在30多层的顶楼上被风吹着两个多小时,更不用说还有过车坏在路边和撞车追尾的经历……

 

拍摄历程虽然辛苦,但拿出作品更令人愉悦

 

希望城市的发展观念能有转变

 

Q:不论是专业或者非专业的人士,我们都有必要把目光投向城市规划上去。对于现在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除了视频上表达的内容,你还有什么别的想法?

 

A:我们几个都是城市规划交通设计的门外汉,所以下面的话只是些拙见,难免有些不准确,不到位的观点,请多包涵!

 

我们国人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大宽马路是现代进步的象征,汽车的数量的突增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但这些,都是能够致城市于死地的事物。城市本应是生产力达到一定规模而衍生出的人类聚集地,但每天都有大量的生产力花在了道路上,人类的聚集也被道路阻断,人们把自己关在车里不与外界接触,走在城市快速路上,晃过的只是大片的荒地。摩天大楼的高度总在不停的增长,在城市中就算仰视,也看不到多少天。中心城区的古老建筑总逃不过被拆除的命运,可笑的是她们在为一栋栋不伦不类的仿古建筑让路。城市的人们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美美的睡上一个充足的觉了,不知道多久没有呼吸过新鲜湿润的空气了,不知道多久没有见过壮丽的天际线了。但更奇怪的是,人们也不知道有多久的时间花在了路上。丢失的时间去了哪?我们谁也说不出。

 

从资料中可以了解到很多治理交通的方法,许多欧洲国家的做法都在以追求交通稳静化为目的,他们逐渐将街道空间归还给行人,减少过境交通,对交通实行物理限速等限制。比如将区块内的道路修得多弯,故意设置变窄的道路部分,或者在区块内以不同的材料铺设,让驾驶者认为,这是一个封闭的区域,减少驶入。对于主干道,采取各种管制措施。比如美国就有Car Pool车道,就是只有乘坐人数达到一定数量的小汽车,才能驶入这条车少的快速车道,这当然需要很大力度的监管。还有叫做“公共汽车闸门”的限制器,只有轮距宽的公车才能够驶入,轮距窄的小车是开不进去的。甚至对于一些城市来讲,他们更侧重于个人交通与公共交通的接驳,比如在日本,地铁站周围的停车场包月价格会比较低廉。在一些北欧城市,地铁有专门的自行车车厢,公交车也有专门捎带自行车的位置,这样能让自行车的覆盖范围变得很大……

 

可能对于中国的大城市而言,这些办法都不是很现实,但可以作为今后的发展目标一步步努力。基本的大方向却一定要明确。拿北京来说,北京既发展公共交通,又在给小汽车不停的拓宽马路,这本身就是完全相悖的。而更有些城市,比如我的家乡天津,还没有意识到正在步北京的后尘,正处于北京90年代那样大力兴修宽马路快速路的恶习时期。这些观念的转变,说起来是当权者规划者的问题,但其实和我们每个人的理念都有关。我们总在说路太堵,可是我们本身就是路的一部分,同时也在把别人堵在路上。我们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观念,其实都能对这个城市产生影响。城市只会把影响放大,而不会让影响消亡。

 

紧张忙碌的后期工作

 

《城失》的主创人员们已经毕业,两位开始攻读硕士学位,一位成为自由摄影师和影视编导,他们仍在关注城市问题,并希望制作更多佳作,引起更多都市人对城市发展的关注。欢迎感兴趣的人士与他们联系合作拍片:

电话:15101024236

邮箱:hdcat45@gmail.com

 

编辑/里斯本

看北京时尚家居展,享品质生活

| 0 | by meixuejiao | in : 合作内容 Partner, 杂志动态 UC News, 活动信息 Event

看北京时尚家居展,享品质生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诗句中怡然自得的生活让众多人向往。低碳、环保、自然、简单的生活方式正越来越←受追捧。但是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这似乎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不过人们并没有因此停下追逐梦想的脚步,更多的通过精心装点居住、工作环境,接近理想的生活。在居室改造的热潮中,轻装修,重装饰,室内设计正在悄然丰富多元化。「2012北京时尚家居展」以“新品质生活”为主题,联合众多设计权威、知名家居品牌,2012年7月12-14日于北京上演一场家居行业的盛典,从各个角度将“家居、时尚、设计“演绎的淋漓尽致。

追求精致,传递时尚

「2012北京时尚家居展」于7月14日在北京落下帷幕。此次展会规模虽然不算宏大,却吸引了国内外知名家居品牌,包括维维贝拉VIVA BELLA、美国可立特家居生活、名萃家居、英国REEF ONE、法国SMART & GREEN、美国依曼豪斯、K&P、德国TROIKA、PHILIPPI和TOM’S、意大利CECCOTTI等前沿时尚品牌。本次展览会观众人次达12,000人,汇聚北京以及其他地区的高端买家、设计师、经销商等。据展会主办方透露,今年展会有了明确的定位,瞄准时尚设计,定位高端市场,务求为观众带来各地的精品展示。

 

名品加盟成为展会一大看点,但却不是唯一。不间断的同期活动让展会内容更加丰富。「2012北京时尚家居展」致力于推动家居创意设计,此次主办方特邀国内外著名设计师,包括刘刘家具创办人刘利年先生、集美集团总裁梁建国先生,洪约瑟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洪约瑟先生,VisualGram创办人兼总监张汉文先生北京逸道空间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创办人车延冲先生、LSDCASA创始人兼艺术总监葛亚曦先生等举办10余场论坛交流活动,从不同角度、各个层面为观众带来最新、最潮、最全面的设计资讯和交流平台。2011 Andrew Martin 百幅入围作品亦于展会上首次亮相,与众多设计师、业内人士分享来自国内外的精彩案例,上演一场设计界盛宴。

 

 

展商佳绩再现展会价值

 

维维贝拉-体验现代时尚

专注于研究世界时尚潮流和家居饰品设计的维维贝拉VIVA BELLA 品牌,以城市为背景创造了多种现代时尚元素,清新淡雅、时尚个性的产品受到众多设计师、家居产品代理商和终端消费者的喜爱,其参展产品几乎全部被订购。维维贝拉杨总就品牌发展规划问题上接受记者的采访(,他说道:因为是刚刚开始,也不要操之过急,不要老是想着做大,而是做好,这才是正道”。杨总的发展理念也正是「北京时尚家居展」要走的道路,踏踏实实,做到最好。

 

展台情况展品

 

可立特家居生活馆-感受美式休闲生活

家居饰品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居家摆设,而是一种个人文化与素养的独特表现。Creative Home展品充分呈现集多国文化、设计及艺术完美结合的现代美式休闲生活方式,旨在打造个性的生活空间。可立特家居总裁王以钧先生亲自率领团队参展,并在「中国居室设计与软装发展论坛」分享产品设计理念。因为每件产品都独具艺术特色和设计创意,可立特展台自展会开幕就热闹非凡,采购商、设计师、终端消费者纷纷前来。当问及王总参展感受,他笑容洋溢,连连称赞。

 

 

意大利家居馆-尊享欧洲贵族生活

意大利一向是品味的代名词,意大利家具及家品更是以精细的做工、出色的设计和卓越的质量享负盛名。北京时尚家居展组委会与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北京办事处 (Italian Trade Commission – Beijing Office) 合作组织意大利馆。展示独特的家居精品及设计文化。让享受艺术并不仅仅是欣赏、购买和品味这些家居艺术品,而是将人文艺术弥漫浸透在每日的生活之中。意大利家居馆独特优质的品位,得到众多设计师的青睐

 

 

RANCL CASA-经典浪漫

RANCL CASA一直秉承欧洲风格的重要元素,以欧式、美式乡村、法式经典、法式宫廷为主要代表,延续追求浪漫主义的装饰性、非理性的无穷幻想。此次带来的黑色旧皮沙发、精雕细琢的实木茶几、看似年代久远的皮箱,都让人有无穷幻想,沉浸其中。被问及对于此次展会收获,RANCL CASA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的北京时尚家居展和以往北京展会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有更多的时尚元素,观众也很“时尚”,现场遇到的观众主要是设计师。对于推广有设计理念的产品,设计师群体有很好的推动力,他们能通过自己的设计和灵感赋予家居产品更多的灵魂,而RANCL CASA也正是想通过「北京时尚家居展」这个平台来推广自己的产品和理念,让大家在看重家居产品的功能性的同时也试着去欣赏并体会家居设计带来的乐趣。”

 

各地专业买家,纷至沓来

「2012北京时尚家居展」受到多方的大力支持,包括香港设计中心、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以及各大行业媒体、协会。展会同期携手慧聪网举办了专业采购洽谈会,京东、凡客、亚马逊、银泰百货、中科绿石装饰设计工程公司、物美商场等大买家在会上与展商展开热烈洽谈,双方收获甚多。此外,山西、河北、河南地区数百名家具、饰品经销商前来参观采购。来自北京及全国各地数千名产品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建筑设计师亦齐聚一堂,分享理念、挖掘创意,有了他们的参与,产品找到了灵魂,时尚也找到了方向。

 

 

随着此届圆满落幕,「2013北京时尚家居展」已经踏上征程。期待2013年7月5-7日,北京市中心老国展上演另外一场家居盛典。

有关展会详情,请浏览www.HomeFashionBJ.com

新刊上市:53期《克拉玛依:从黑油山到世界石油城的梦想与现实》

| 1 | by urbanchina | in : UC推荐 Highlight, 杂志动态 UC News

2012年6月号《克拉玛依:从黑油山到世界石油城的梦想与现实》已经上市,欢迎读者朋友们在各地书店购买,或在本刊淘宝店选购。

欢迎下载试读缩编本(PDF格式):本地下载

本期编按

 

石油书写城市史

 

文/匡晓明[本刊总编] + 黄正骊[课题主持]

 

我国的石油贸易经历了进口—出口—进口的过程。在石油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量不断丰富的过程中,诞生了一批资源茂盛、形态各异的石油资源型城市。克拉玛依处在这样一个位置:她位于新疆北部的沙漠深处,自然条件并不优越。从解放初期就开始石油开采的克拉玛依,在内地许多石油城市面临枯竭问题的现在,产量依旧不断在上升。她的整部历史,就是人类智慧不断突破限制、不断忍受失败、同时不断开创新环境的过程。

 

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克拉玛依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她位于政治敏感地带,在为国家、地区不断提供资源的同时也起到了在边疆锚固中原文化的作用。对于“内地人”来说,对克拉玛依的奇观想象也不断生长,无边的大漠和献身开采工作的成就感都让人心驰神往,但是地处偏远又让这座城市蒙上了一层面纱。

 

克拉玛依整洁、有序。同其他石油城市一样,她面临产业结构单一、文化形态内向的特点。现在,许多资源型城市都到了资源枯竭的边缘而被迫走上转型的道路。与之不同的是,克拉玛依仍旧处于石油开采业的上升期。资源开采城市的发展尽管会经历各种波动,但是产业总体会经历一个由低到高、到达顶峰后开始下滑的曲线。许多城市现在走到了曲线的后半段后,在中国经济上升的大潮中利用新兴产业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使得城市经济逐渐摆脱产业单一的束缚。对克拉玛依来说,压力尚未变得如此紧迫。但是,居安思危,是资源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正是因为危机尚未发生,才使得城市的未来世界拥有更多可能。

 

今天,克拉玛依的发展也并非没有桎梏和危机。在石油产业上,面对地理条件的限制,沙漠中的开采条件比内地许多地区要差,投资成本更高;对于工人来说,工作环境也更为艰辛。此外,克拉玛依地处偏僻,交通限制强而可达性不高,在人才引进上也面临瓶颈。与其他资源型城市一样,产业结构单一限制了城市的发展。一个健康、活跃的城市必然要求多元化,包括人口构成的多元化、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以及城市文化的多元化等,克拉玛依三产分配的不均对形成多元化局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些事实对于一个资源旺盛期的城市来说,与其称其为困难,不如将其看作压力。这些压力必然要求城市高瞻远瞩地将资源变成其动力,找到并发展它的强势项目。尽管地势偏远,但是克拉玛依坐落的北疆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克拉玛依已经具备成为北疆旅游中心的条件。另外,克拉玛依在国家政策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也使得它能够在石油产业上找到自己的优势,在城市多元化发展需求和支柱产业强力扩张之间擦出火花,成为转型的第一步动力。在石油产业上要从生产向市场转化,将发展从资源依赖型过渡到市场依赖型,从而向产业链的下游前进。同时,在地方财政和国家财政支配找到平衡之后,它具备像迪拜一样以资金推动发展下游产业的条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向深度的创意产业、研发教育、以及开拓旅游等方面转移。

 

本期课题的精神就在于探索克拉玛依发展与转型的多种可能。探讨一个城市的发展立足于对城市现状资源的了解。我们将首先透过“石油与城市”,了解克拉玛依石油产业的现状,走到石油开采业的最前线,同时聆听地方政府对城市定位和发展的声音。“世界x石油城”在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转型资源城市中,选择了几个切实相关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制度转型的美国公司城镇,到近年因民间贷款问题而争论得火热的鄂尔多斯城。“世界石油与城市”讨论的是城市如何利用世界石油贸易开拓市场,而克拉玛依的招商引资政策又是如何将石油向下游产业转移。最后,我们将以图片故事向读者展示一个多元化、人本主义的克拉玛依,因为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最终希望。

 

本期目录

 

克拉玛依:从黑油山到世界石油城的梦想与现实

Karamay: Dream and Reality All the Way from an Oil Field toward a World Oil City

 

6 刊首语 EDITORIAL

从“文化危机”,到“文化拯救危机” Culture: from crisis to redemption

匡晓明[城市中国总编] Kuang Xiaoming [Chief Editor of Urban China]

 

10 城市报告 CITY BRIEFING

 

18 城市研究 URBAN STUDIES

新加坡的绿色走廊

Green Corridor in Singapore

徐伟 [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XU Wei[Director of Urban China Research Center]

 

22 房产智道 REAL ESTATE REVIEW

资源型城市“X”的转型路径

Transformation Path of A Resource-based City

崔国[城道顾问]+刘懿[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CUI Guo[Chengdao Consultancy]+LIU Yi[Urban China Research Center]

 

24 编按 PROLOGUE

石油书写城市史 Karamay: A History Written With Oil

 

26 图解 INFOGRAPHICS

石油 x 城 Oil Cities

丁馨怡+黄正骊 [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DING Xinyi + HUANG Zhengli [Urban China Research Center]

 

28

克拉玛依:“世界石油城”建设新进展

Karamay: New Progress in Building ’World Oil City’

陈新发(克拉玛依) CHEN Xinfa (Karamay)

 

32 图解 INFOGRAPHICS

石油的故事 Oil Story

刘懿[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LIU Yi [Urban China Research Center]

 

34

地方经济已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访克拉玛依市发改委主任郜瑞宏

A Sign of Booming Local Economy

Interview with GAO Ruihong, Director of Karamay DRC

李丹[城市中国研究中心]+佟鑫[城市中国] LI Dan[Urban China Research Center]+TONG Xin[Urban China]

 

36

打造世界石油城不是空话:访克拉玛依市经济委主任徐建辉

Making Karamay a World Oil City Is More Than a Word

Interview with XU Jianhui, Director of Karamay Economic Commission

李丹[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LI Dan [Urban China Research Center]

 

38

用空间布局支持产业发展:访克拉玛依市规划局局长陈路、副局长张俊

Making Spatial Layout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terview with CHEN Lu and ZHANG Jun, Chief and Deputy Chief of Karamay Planning Bureau

李丹+黄正骊[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LI Dan+HUANG Zhengli [Urban China Research Center]

 

42

高效陆梁:隐藏在沙漠深处的油田

Productive Luliang: Oilfields Hidden in Desert

李丹[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LI Dan [Urban China Research Center]

 

48 图解 INFOGRAPHICS

世界 x 石油城

World Oil Cities

黄正骊 [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HUANG Zhengli [Urban China Research Center]

 

50

美国的公司城 :早期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工业与城镇设计

American Company Towns: Design and Industry in a Capitalist Economy

玛格丽特·克劳福德(伯克利) Margaret Crawford (Berkeley)

 

56

卡尔加里:从“牛镇”到国际大都市

Calgary: From ‘Cow Town’ to Metropolis

唐凌洁 [城市中国] TANG Lingjie [Urban China]

 

60

新大马士革:传统的未来 New Damascus: Future of Traditions

周颖(新加坡) ZHOU Ying (Singapore)

 

66

鄂尔多斯,经济腾飞背后的逻辑规律

Logical Law Behind Ordos’ Economic Soar

于光军(呼和浩特) YU Guangjun(Hohhot)

 

69

揭秘鄂尔多斯之“怪”现状:访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规划设计总监盛永利

Understanding Ordos’ ‘Strange’ Situation

Interview with SHENG Yongli, Chief Inspector of Planning Design of BES Consulting Group

丁馨怡[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DING Xinyi [Urban China Research Center]

 

72 图解 INFOGRAPHICS

世界石油 x 城

World Oil vs Cities

黄正骊 + 张宜轩 [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HUANG Zhengli + ZHANG Yixuan [Urban China Research Centre]

 

74

解读克拉玛依城市规划:访同济大学教授赵民

Understanding Urban Planning of Karamay

Interview with ZHAO Min, Professor of Tongji University

张宜轩[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ZHANG Yixuan[UCRC]

 

77

克拉玛依城市发展战略与空间规划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Spatial Plan for Karamay

张立(上海) ZHANG Li(Shanghai)

 

80

魅力油城的工商业潜力:克拉玛依外来投资企业巡礼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Potential of the Oil City:

Foreign Investment Enterprises Tour in Karamay

佟鑫[城市中国] TONG Xin [Urban China]

 

86

建造世界石油城:独山子文化中心和数控中心设计理念解析

Building Karamay: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of Dushanzi Cultural Centre and CNPC Xinjiang Digital Network Control Centre

赵刚+董巍巍(上海)ZHAO Gang + DONG Weiwei (Shanghai)

 

90

数字油田与智慧城市

Digital Oilfield and Smart City

李娟[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LI Juan[Urban China Research Center]

 

94

一个维族家庭的故事

The Story of a Uighur Family

李丹[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LI Dan [Urban China Research Center]

 

98

你没听说过的克拉玛依

The Karamay You Have Not Heard

袁菁[城市中国] YUAN Jing [Urban China]

 

116 未来生活进行时 IN CITY

大家的微运动

都市运动生活化

Community-based Micro-sports

A New Urban Living Styles

陶诗琦 [城市中国] TAO Shiqi [Urban China]

 

124 城市建筑师 GLOVAL ARCHITECT

KUU:城市隐居者

KUU: Urban Hermits

李娟[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LI Juan[Urban China Research Center]

 

132 逛街学 STREET ROAMING

走读温罗汀

Roam and Read in Wen Luo Ting

杨乃甄(台北) YANG Naizhen(Taipei)

 

142 城市热点 CITY HOTSPOT

 

146 英文黄页 ENGLISH VERSION(PARTLY)

新刊上市:52期《主题空间重塑城市》

| 0 | by 里斯本 | in : UC推荐 Highlight, 杂志动态 UC News

2012年4月号《主题空间重塑城市》已经上市,欢迎读者朋友们在各地书店购买,或在本刊淘宝店选购。

欢迎下载试读缩编本(PDF格式):本地下载

 

本期编按

 

从主题城市到欲望之都

旅游产业推动下的城市空间主题化

 

文/匡晓明[本刊总编辑] + 唐凌洁[课题主持]

 

“对于我这一代人来说,大城市意味着文化生产的源头,经济实力的中心;现在,它却化身为主题乐园(拉斯维加斯、迪拜),无边的工地宿舍(中国城市),和彻底错乱的建筑异型(东京)”,2008年,临终前的英国小说家巴拉德这样写道。

 

主题公园╳城市Theme Park and the City

 

主题乐园是现世关系的乌托邦版本,其发展始终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三十年历程。从第一代以科学科幻、机动游乐、动物观赏为主的都市游乐场,到将娱游功能、住宿购物和地产开发相结合的“旅游+地产”模式的主题乐园,再到即将面临迪士尼乐园落户上海浦东这样的跨国事件,不同时期的主题构成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语境?主题乐园怎样影响并改变着城市空间,又怎样反过来受制于一个时代或地区的局限?

 

游乐场和主题乐园首先在地理方位上与城市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它们处于城市的边界,与日常生活形成错位,邀请游客进入另一种有别于现实的乌托邦话语。第二,奇幻是游乐场永恒的主题,游客们在乐园内与其它时空存在相遇,或是被拽入到对现实境遇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去。第三,游乐场和主题乐园永远不可能脱离城市环境而独立存在。开发与管理活动并不单纯旨在为大众创造欢愉,它们在一个更加宏观的经济和政治驱动和限制下展开。第四,游乐场和主题乐园是一个由人工重塑的地景,因而常常为一些现存的城市问题提供了似是而非的解答或逃离。最后,游乐场和主题乐园中的城市、社会和科技等主题元素,是城市构成和功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映并影响着城市的形态和发展趋势。

 

在拉斯维加斯,赌场业的集中化开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所有制从原先的家族承袭向跨国公司资产转变。在迪士尼乐园,从产业链到主题设置,都由迪士尼公司完全掌控。在中国,我们同样目睹了主题乐园开发的集聚化、规模化和综合化倾向,这意味着以“华侨城集团模式”为代表的城市主题乐园/空间,将在中国各大旅游城市广泛复制。大投入和高产出的运营特点,必然涉及到地方用地、财政支持等多重因素的再考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城市产业转型和升级之路的未来。本期《城市中国》着重探讨了三个中外案例,通过重塑历史成因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康尼岛之于曼哈顿,美心洋人街之于重庆,华侨城之于深圳。

 

主题公园=城市The City as Theme Park

 

十九世纪末,主题化空间是局限于围墙四壁内的博览会和游乐场,在后一个百年间,它的手法、美学、建筑奇观和娱乐方式,被应用于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正如巴拉德所观察到的那样,我们生活的城市已逐渐“化身为主题乐园”,无论走到哪里,随时都会与一个以主题为诉求的空间场域不期而遇。从国家发展计划(2010上海世博会)到地方行销策略(深圳华侨城),从遗产保护(威尼斯、大理、阳朔)到城市更新(成都宽窄巷子、北京铜锣鼓巷),从追求利润的购物中心(北京蓝色港湾、东莞新华南MALL)到非营利的博物馆(建川博物馆),微型主题乐园改变的不仅是空间地景,在创造出各式各样奇观的同时,更带来了消费体验的转变。

 

主题空间是一个矛盾的场域:它同时允诺给参观者新奇和熟悉,刺激和保护,作用于游客/居民的物质与非物质存在。前者指向工作岗位和收益,影响着众多与旅游产业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人群;后者关乎社会分层、机会成本和城市的可达性,受制于城市迈向服务业转型的宏观决策。

 

旅游业是城市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十二五”规划预案中,全国已有27个省、市、自治区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安徽、广东、山东、河南、云南、四川等省级政府,都已经同有关部委签订了协议,欲将旅游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行业。旅游产业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成功转向内需型增长模式的重要助燃剂。现在,这一趋势正随着中国服务产业的升级,逐渐在二、三线城市的主题化旅游景区延续。

 

旅游业对城市形态影响深远。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空间构成与工业城市大相径庭:在工业城市,产品的生产、仓储与分配活动围绕着旧工业中心的港口展开,工人阶级社区环厂而建,为生产和运输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在旅游城市,滨水陈列着奢华的酒店与高档的公寓大楼,城市中心以零售业和娱乐业设施为主导,工人社区呈现严格的阶级隔离。

 

主题化空间正是伴随着城市绅士化运动而得以发展的,并在城市定位向旅游业的转型中四处开花。旅游体验以故事去装扮空间,去统辖空间的规划,创造新奇的体验,让消费者在同一场域中进行多项不同的消费活动(如购物、去主题乐园、参观博物馆、看电影、看体育比赛、用餐、上赌场、住宿等)。文化想象中的“原真”取代了在地与日常,在一些极端的案例中(如迪士尼乐园,主题化购物中心等),旅游目的地完全与它所身处的社会语境割裂,创造出一个由意象组成的虚拟现实,历史事件覆盖了进行中的历史,仿制覆盖了原型。

 

在不同的城市主题空间内,你总能找到一些被反复拷贝的符号或神话:威尼斯、埃菲尔铁塔、金字塔、自由女神像,散布在各大旅游景点;“伪装”成土产的大规模生产纪念品,或是无处不在的麦当劳、贝纳通、喜来登酒店。主题空间既带来了城市的同质化,又出于市场多元化的考虑,将差异进一步扩大。城市对独特地标的迷恋和追求,可以是卡拉特拉瓦的特纳利夫岛会议中心,弗兰克·盖里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甚至是成都大邑县一片由明星建筑师打造的红色主题博物馆群。

 

这一趋势令人悲观吗?涌入主题化空间的游客,必然等同于盲目被动的乌合之众?相反,一些学者(如罗伯特·文丘里和丹尼斯·史考特·布朗)对“浮华造作”的旅游景观褒奖有加。或许在否定之前,我们需要首先理解它。

 

本期目录

 

004 读编往来

005 在线互动

006 刊首语

文化旅游的本土复兴

文/匡晓明[本刊总编辑]

008 目录

010 城市报告-焦点人物 x 府院动态 x 研究与数据 x 地图 x 城市事件 x 杂志和书籍

 

018 城市研究

走进贫民窟

文/黄正骊[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022 房产智道

创意旅游是否止步于噱头

文/崔国[城道顾问] + 王馨[上海师范大学]

 

024 本期课题:主题空间重塑城市

编按:从主题城市到欲望之都:旅游产业推动下的城市空间主题化

文/匡晓明[本刊总编辑] + 唐凌洁[课题主持]

 

030 图解:中国主题公园三十年

资讯/刘懿[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设计/成国强 + 张静谊

 

033 万人狂欢:向康尼岛学习

文/唐凌洁

039 迪士尼,不是一个娱乐公司

文/周一骏[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041 一元乐园:错位竞争的美心洋人街模式

文/李丹[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049 透过华侨城看主题公园与城市化

文/保继刚+梁增贤[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052 华侨城主题公园发展轨迹观察

访暨南大学教授董观志、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楼嘉军、深圳东部华侨城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乔晓燕

编辑/丁馨怡[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055 日常主题公园——商场桃花源

文/哈利·邓·哈托格[荷兰城市研究者]

 

061 即景城市的意志

文/谭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067 再现《五朵金花》与《天龙八部》:云南大理的主题公园化

文/那培思[美国三一学院]

 

073 威尼斯该往哪儿去?

文/卢卡·莫里那瑞[意大利建筑学者]

 

079 喂,你个不老的西门町

文/袁菁

 

082 西门红楼地区:空间转型与文化治理——一个文创观光园区的诞生

文/陈彦硕[台湾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

 

085 文化奇观的市场逻辑:安仁镇建川博物馆群

文/李娟 [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088 虚假假期

摄影/瑞诺·雷德勒[维也纳]

 

094 未来生活进行时

废品换客:社区、换物与环保

文/陶诗琦

098 遍地是换客

资讯/陶诗琦 + 佟鑫

 

102 城市建筑师

李虎:开放空间与”二环路2049“

文/李娟 [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108 寻找或创造重返家园之路

文/张振辉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112 逛街学

玉林駅荡志

文/钟念来[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系]

 

2012中国(北京)国际时尚家居装饰展览会

| 0 | by meixuejiao | in : UC推荐 Highlight, 合作内容 Partner, 杂志动态 UC News

 

设计潮、中国风7月席卷北京时尚家居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居室装修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许十年前只是粗略的知道装潢就是铺地板、包门套,但是今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开始意识到设计在家居生活中的重要性。因为设计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人类寄望于通过设计来改造世界,营造出舒适、安全、高雅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标榜「时尚·设计」的北京时尚家居展将于2012年7月12-14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为家具、家居饰品、家装材料及布艺等行业内的制造商及设计公司提供一个主要面向设计师、家装装潢公司及高消费人群的家居设计交流平台。

 

国内外知名设计共融打造交流平台

 

为了让「北京时尚家居展」的设计内容更加专业和丰富,主办诚邀香港设计中心、刘刘兄弟设计公司加盟,分别成为大会的支持和协办单位。刘刘兄弟设计公司的设计总裁兼首席设计师刘利年先生与组委会合作企划原创家具廊,为观众展示品牌最新的家具及家居产品风潮,推动创意家具原创设计,带领中国设计走向中国创造。

 

而融和东西方设计精华的香港设计师亦希望借此机会,加强两岸设计交流。香港著名设计师张汉文先生在「2011北京时尚家居展」上分享了宝贵的设计理念,2012将继续对话设计界。张汉文先生认为香港设计师在品牌的建立上富有经验,正好为大陆设计市场注入动力和分享创意;大陆设计师的作品充满中国元素,例如运用中国传统的人和事物融入设计中,表现出有东方特式的创意作品,很值得参考。共融和互相学习正是交流的最大价值,他希望两地设计交流可以一直延续。主办同时也邀请了荷兰、芬兰、土耳其等地的代表参加,吸收各地的潮流风尚。

 

「中国.新品质生活」系列同期活动,更多设计精彩绽放

 

引领家居设计潮流的「2012 北京时尚家居展」,以「中国.新品质生活」为主题,组委会将与合作伙伴携手举办一系列紧扣大会主题的同期活动,包括高峰论坛、展品专业评比大赛、家居设计展示区等,探索切合我国人民需要的品质生活。

 

由Dutch Design Desk 举办的“What Design can Do – the Value of Design”荷兰设计工作坊系列活动,将通过分享经验及列举实例来阐述何为有价值的设计,同时也会分享一个好的设计在体验上的创意和功能上的设计比例等重要资讯。

 

<<缤纷Space>>杂志将携手被称为设计届的奥斯卡的Andrew Martin Award,举办家居设计和陈设趋势论坛及Andrew Martin全球室内设计大奖独家作品展。活动上,国内顶尖家居陈设设计大师将发布2012 / 2013最新家居设计和家饰陈设潮流,数十个入围Andrew Martin设计作品独将家亮相。

 

<<家饰>>杂志亦将联手主办方举办雅“饰”风尚对话 – 中国家居配饰流行与采购趋势论坛,邀请行业专家、国内著名配饰设计师亲临现场演讲,分享成功的经验案例,透视未来配饰发展流行趋势。同时亦将正式启动 “华北区十佳配饰设计师评选”,由设计师带动品牌的兴趣点,鼓励行业的原创设计及提高设计水平。

 

 

展会刮起Fusion风,彰显独特现代中国设计

 

一个国家的设计风格应该是独特的,由其独有的社会以及文化等综合因素所决定。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一直以一种古老且有点神秘的形式展现在历史文明之中。中国设计带着这样的历史与文化,结合创意,可幻化为绚丽高雅的设计与生活方式。中国著名设计师黄涛及刘峰将通过茶艺、花艺示范;茶室、佛堂布置等演绎中国传统与时尚生活的完美结合。而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将举办“源「字」家具-从中国语言到设计”香港设计新力量作品展,展出多件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优秀学生作品,这些作品将中国文字融合于家具设计之中。

 

正如著名设计师张汉文所说,中西融合的室内装饰风格是过渡性的风格。这种内饰风格把传统与现代元素混合,使家居创造出一个时髦但复古的空间。但如何发展出中国特色为主导的现代风格是值得探讨的。

 

「2012 北京时尚家居展」结合各地各界的设计精英、精品论坛活动、高质量产品,于2012年7月12-14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缔造出一个开放交流与贸易采购的平台。展会免费入场,线上预登记还能免除现场登记手续及换领精美礼品及参加抽奖。详情请浏览大会官网www.HomeFashionBJ.com。如有查询,请与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刘东娇小姐联系, 电话:(86 10) 5129 3366 转813。

 

 

参展查询:

香港 – 廖倩婷小姐
电话:(852) 2516 3521
传真:(852) 2516 5024
电邮:hfd@adsale.com.hk

中国 – 王燕燕小姐
电话:(86 21) 5187 9766 – 274
传真:(86 21) 6469 3665
电邮:hfd@adsale.com.hk

 

参观及传媒查询:

香港 – 朱明怡小姐
电话:(852) 2516 3381
传真:(852) 2516 5024
电邮:publicity@adsale.com.hk

中国 – 刘东娇小姐
电话:(86 10) 5129 3366 – 813
传真:(86 10) 8460 2816
电邮:visitor@bj.adsale.com.hk

 

展会官方网站:www.homefashionbj.com

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网页:www.adsale.com.hk

 

2012中国(北京)国际时尚家居装饰展览会」主办单位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材料委员会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成立于1984 年,以促进行业生产力发展为目标,并在行业标准、法规建设、组织行业调研、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参与行业管理、开发行业培训及组织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

东莞名家具俱乐部
东莞名家具俱乐部于1999年成立,为中国家具行业新历史时期的发展奠下基础。凭著名家具展以及俱乐部之专业统筹运作,使东莞成为中外家具行业所注目的生产基地。

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自1978年起在中国及亚洲地区举办国际性展览,乃筹办中国国际展览会的领导者,现时旗下知名品牌展会包括规模世界第二,亚州第一的「CHINAPLAS 国际橡塑展」以及规模亚州最大的「北京国际木工机械展」。雅式凭着其丰富的经验,对市场的敏锐触觉及对客户需要的了解,每年吸引约一百万名专业观众及买家参观所举办的展览,被业界公认为中国展览业的佼佼者。2006年8月,雅式成为UFI会员。

亚洲的时代——安藤忠雄2012万人讲演会

| 0 | by meixuejiao | in : UC推荐 Highlight, 杂志动态 UC News

亚洲的时代——安藤忠雄2012万人讲演会

-纪念中日两国邦交40周年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活动背景: 

2012年3月17日,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将现身上海浦东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交流盛会。安藤忠雄将在本次讲演会上诠释建筑与文化,人生的追求和梦想,带动新一轮人们对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热点和关注。

 

诠释人生的青春和梦想 

安藤忠雄,世界级建筑大师,1995年获得了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在2010年因为对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有巨大贡献被授予日本文化勋章。在中国,安藤忠雄以其独特的建筑理念和传奇的人生经历也获得了众多支持。在中国亦有很多项目,如震旦博物馆、上海保利大剧院、上海建筑文化中心、半山半岛美术馆和演艺中心、苏州太湖博物馆、杭州良渚村艺术文化中心等,与国内一流开发商和政府联手,共同提升民众对于建筑文化的关注和认知。随着中国房地产业和建筑业飞速发展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国内各行业对建筑和城市发展的关注热度也持续升高,各种建筑文化交流活动日益活跃。       

 

建筑文化交流,中日两国邦交40周年,独树一帜的纪念活动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在1972年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2012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在此之际,田中角荣之女,日本前外相田中真纪子也积极推进中日两国友好发展。其作为前众议院教育部委员长,有意共同携手国际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举办此次万人建筑讲演会,引入国际一流建筑大师资源,开展高品质建筑文化交流项目,带动起新一轮对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新的热点及关注。作为两国的交流活动此次以建筑为出发点,也是别树一帜的新颖风格,带动起社会高文化层次人群和整体大众对于一个城市发展建设的综合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神秘嘉宾现场对谈,一场燃起青春梦想的盛宴 

本次活动更将邀请神秘嘉宾,对话安藤忠雄,将是文化的冲撞,还是思想的交谈;是城市的探究,或是社会的浅析……3月17日黄浦江畔的艺海之贝——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邀您来一同体验一次青春与梦想的文化之旅。

 

活动时间:        2012年3月17日(周六)

活动地点:        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

详情咨询:        安藤忠雄中国建筑讲演会组委会

                            021-33773003 / 33773001

                            marketing@cagroup.cn

票务总代理:    大麦网:www.damai.cn

中国票务在:www.piao.com.cn 

全国统一订票热线:4006103721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安藤忠雄中国讲演会中心

                            上海市建筑学会

共同主办:     文筑国际、CIOB

首席赞助:        东陶(中国)有限公司

 

特别支持:    千博集团

指定协办:        莹辉集团、大光电机株式会社

首席媒体支持:外滩画报

支持单位: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

                            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2012“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执行委员会

                            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新刊上市:51期《转型:城市转型的动力与方向》

| 2 | by urbanchina | in : UC推荐 Highlight, 杂志动态 UC News

2012年2月号《转型:城市转型的动力与方向》已经上市,欢迎读者朋友们在各地书店购买,或在本刊淘宝店选购。

 

欢迎下载试读缩编本(PDF格式):本地下载

 

编按:
城市转型的尺度与维度
The Scales and Perspectives of Urban Transition

文/匡晓明[本刊总编辑]+张宜轩[城市中国研究中心(UCRC)研究员]

变革:一切为了发展?
Change: All for the development?

任何社会转型都意味着变革——或激进,或渐进,甚至还有反动和倒退。当下的中国,因经济高速发展而激化的种种矛盾使得“转型”成为举国体制下的新目标;实行了三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正面临新的拐点。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威权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的结合一直是中国经济强有力的推进器;从中央到地方,发展主义指引下的经济建设几乎成为唯一目标。

农耕的中国变为工业的中国,乡村的中国变为城市的中国,从天上俯视,共和国六十年的变革可观于此。而今,中国的城市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城市转型”的命题在“十二五”规划的转型命题中尤为关键。从抽象意义上理解城市(Urban),它的转型可以指经济转型、政治体制改革、社会文化观念转变或是生活方式改变;而从实在的城市(City)出发,城市转型则指的是具体的行动,比如,沿海发达城市如何进行产业升级,内陆自然资源丰富的城市又如何发展旅游和绿色产业,等等。中国城市的转型诉求通常局限于经济产业领域,却常常在生动的比喻中完成了抽象与具体的结合,诸如“华丽转身”、“弯道赶超”、“腾龙换鸟”等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诉求,再如“桥头堡”、“门户”、“核心”、“后花园”等转型的目标描述。 然而,华丽的辞藻并不能让人们忽视城市经济发展背后的忧虑。

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在其著作《大转型》中批判性的回顾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领域对社会领域的入侵,中国改革三十年的经济发展更印证了此一论断。工业化、城市化的脚步冲破文化与社会传统的界限,在时空中描绘着一张张或理想或颠覆的蓝图。多年双位数的GDP增长背后,人们在呼唤:“必须保卫社会”!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的确出台了更多的社会政策和环境政策,企图制约失控的工业与城市发展,而变革的局面却愈显复杂。历史的时差决定了我们要在全球化的泥沙中同时面临新旧体制各自的问题;现存体制中的利益群体牢牢钳住体制变革的齿轮,而已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则同样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难以回避的体制性矛盾。

理解转型:尺度之观
Understanding Transition: a perspective of scale

变革的拐点似乎就在眼前,“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今天也依然有效。疑惑的是,作为个体我们应该从何处着手来理解目前的处境和探明变革的方向呢?个体在这场自上而下的结构性转变中究竟是形如蝼蚁还是充满能动性?从“尺度”出发或许能够成为我们理解变革的时空开口。例如,“山西煤改”看似是一省之事,实为区域经济中国家与市场角力的反映;广东的“民工荒”实是中国劳动力情况与世界经济格局的互动体现。宏观叙事与微观主体的对立统一在转型这个问题上尤为重要。一件事情可以被社会经济机制放大,引起整个系统的震颤;而巨轮之倾也必始于一隅。国家的转型外在于国家,城市的转型外在于城市;读懂“转型”需要跨尺度的视野,需要从外至内(外翻)和自内由外(内卷)的双向审视。

源于这样的考虑,本期课题将从区域、城市、社区、企业四个尺度探讨城市转型的问题及前景。思考就从新近实施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开始。

举国体制下必有举国规划,发改委牵头制定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以现代理性重整自然河川,对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进行重新诠释和划定。区域视野下,当统计数字与地图相遇,我们看到了具体的多样性和不均衡,它们既是治理的工具又是反思的途径。而对于跨区域的京杭大运河与美国五大湖,城市间的竞争与合作在静默的自然地貌上激烈进行,流域治理不仅面临着生态保护的挑战,沿岸城市的经济的协同发展也是一个难题。

区域视野中的中国城市,其命运往往追随着官员的“政绩”摇摆,城市仿佛具有强烈的能动性。新疆克拉玛依和山西的大同,两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强烈的长官意志下正在全城跃进。大同市长耿彦波对古城空间推倒重建的激进做法引众哗然;克拉玛依油田的董事长同时兼任市长,在打造“东方迪拜”的路上,将这座城的命运与油田企业紧紧相连,其雄心更是官商同位的极端体现。作为人力资源丰富,已近工业化中后期的城市代表,深圳打造设计之都的愿望也正在广东省不追求GDP的口号下发酵。而曾因足球和软件业扬名的大连在薄熙来离任后拐向工业化的轨道,又一次见证了现有官僚任命体制给城市发展带来的低效与断裂。

对于更多处于中西部,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城市,国家“十二五”规划所着力达到的绿色生态目标能否给它们的发展带来新的视野和机遇呢?特别是对于拥有众多少数民族自治州西南诸省,它们又将以怎样的姿态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在本期贵州案例中,我们将看到作为外界力量介入的世界银行如何将稀缺的地方人文、自然景观资源与当地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又是如何避免重蹈“新自由主义”殖民化的覆辙。

城市转型的未来维度
The future perspectives of urban Transition

在区域与城市的空间尺度下,地方政府是转型的主体,官僚体系内部的变化取决于太多的不可控力量和历史性因素。城市中的社区与企业,作为西方民主政治框架中与国家形成对立的两角,又如何在个体的艰难步履下克服体制的积习,与既得利益的格局形成对峙呢?跨入视野的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股力量的撞击与融合。我们看到的是,打造“绿色社区”的政府行为在广州的社区内部发生了怎样的变形,不同阶层的住区又是如何理解和执行这样的任务,环保主义组织在政府的干预下究竟路在何方。同在广州的城中村沥滘村,艺术家们以田野调查、街头戏剧、艺术展览等形式,将南方传统的宗脉体系及其祠堂公共空间的盘活使用,植入旧村改造,形成一种新的宗祠与传统文化保育模式。我们也循着“二十四城记”寻找轰然倾颓的军工企业和它零落散去的工人,看到他们在商业空间中争取到居住的权利和新的生活目标。

当目光转向新城,生活于上海嘉定的新居民在这座汽车产业新城努力营造社区氛围;我们看到社会如何一点点儿地生长。坐落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咖啡馆,香港人做起了公平贸易——这个很多中国人还没听说过的事情;清晰可见的是,云南的民间手工艺与沿海中国的购买力联系在一起,消费观念的转变也许就从潜在联系的揭示开始。最后,生长于景德镇的艺术家对当地的陶瓷产业的讲述,和对城市发展的一番回忆也似乎让我们以陶瓷暗喻中国的想法得以实现——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中国,一个怎样的城市,都归结于今日的塑造,和这背后的观察、期望与价值取向,而这一切将从不同的尺度和维度出发,继而千差万别。

第50期《一本杂志的方法》上市

| 0 | by urbanchina | in : 杂志动态 UC News

2011年12月号《一本杂志的方法》已经上市,欢迎读者朋友们在各地书店购买,或在本刊淘宝店选购。

 

编按:一份杂志的方法论

 

杂志的表征:时代精神的耗散

 

《城市中国》诞生于这样的时代—中国城市撑过了革命时期的贫瘠,目睹了商品经济的丰饶;送走了理想主义的空泛,迎来了工具理性的犬儒。目今,中国城市正在学习消费,生产快感:代孕、代考、代购,丰胸贴、瘦身法、增高术,网购、物流、售后,高铁、飞机、太空梭,广告、无线网、摄影术……身体、机器、技术,缺一不可。中国城市也正在挥霍媚俗(Kitsch)的创造力:工作室、创意群、产业圈,沙龙、社交群、博览会,印刷厂、事务所、城市规划……生产、权力、规训,环环相扣。专业生产与大众消费在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加速振荡;在增长中浪费,在浪费中增长,其疯狂程度与红色革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说《城市中国》在过去49期里有一件最想做的事情,那就是通过整合与梳理,重拼视觉和文字的碎片,让读者以为在这样的乱象之中能够窥到一点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Zeitgeist)。而在这七年的时间里,尽管中国的GDP放缓了增长的脚步,但中国的城市化依旧奋然向前迈进,“发展”如一把利剑刺入古国的命脉。在这样一个单向的历史进程中,任何领域的统一认识和传统想象力均已被速度和加速度甩的面目全非,乱象已经超越了任何一种媒体的曝光能力,犹如蔓草缠绕着“发展”的剑身和剑柄,我们怀疑“时代精神”尚存否?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好在它提供了让我们记录的素材和手段,并允许我们疯狂地记录其自身;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坏在它让人沉湎于支离破碎的信息、景观和象征物—这是我们的时代精神之殇。时代精神已经耗散在视觉碎片之中,而与之俱来的是人对物质丰富的幸福眩晕,对经济增长的盲目乐观,和时空压缩的无所适从。回溯历史,杂志作为一种媒介的确是这个时代的先声。它松绑书籍的严密性、系统性,束紧报纸的时效性、零散性;它生产知识,贩卖常识,划分阶层,区隔身份。读者、知音是其一种,时尚、画报是其一种,学刊、学报亦是其一种。文豪、写手、插画师、摄影师、企业家、投资人—杂志也的确是这个时代的众声喧哗。

 

作为一份杂志,《城市中国》从一开始就自行定义了它的双重身份。首先,它是一个媒体,着眼于现象甚至是乱象,并将其映射于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碎片化、规模化、奇观化的空间生产,从而呈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股力量的交错之态。这构成了它最大的野心和最难的困境。它的第二重存在是一个现象或故事—与中国的空间奇观同在,中国的经济奇迹共时的生动故事。主体只有在故事中才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复杂性即产生于此。在现实的中国情境中,每个主体被置入不同的故事,依循不同的线索,从而体现出多面的价值。因此,不仅城市获得了被重新定义、理解和叙述的过程,杂志本身也处于相似的过程之中。七年里,对应时间节点上的国家事件不断催生新的语境:从奥运,到世博,到四万亿,再到未来。城市创造故事,从而获得自身的重新定义,杂志也是一样。

 

方法论:置入、呈现与再现

 

从第一期开始,《城市中国》就以杂志作为对象,将中国城市的种种日常“问题化”,从分散于个人经验的时空碎片出发,切入对城市现象和中国问题的呈现与再现。之后的每一期课题也无一不是如此:图文裹杂的粗粝现实也好,逻辑严缜的理论学说也好,透过版面编辑和设计,呈现出特殊的身份感和问题观。

 

而这些全都附丽于这份杂志独特的方法论之上。《城市中国》通过不同跨度的时态表达将中国城市“置入”历史进程;通过地图、图像的剪辑,“呈现”中国城市的空间特征以及社会、经济、文化意涵。这样,看似线性和拼贴式的置入和呈现并非止于制造一个表象世界的万花筒;它充分利用平面像素空间,联合各方批判,以被“嵌入”情境的文本和形式化的视觉要素、图解,“再现”了一副关于当今中国和中国城市的整体图景。

 

“置入”和“呈现”是一个充满现代性的动作—以罗列图文、统计数据、梳理逻辑关系来制造整体与局部的秩序,个体与谱系之间的张力,以连篇累牍的史料和个人叙述抽象出线性史观和其背后机制。“再现”的过程则是一个属于后现代的不确定过程,它包括跨界地写作、编辑、拼贴,也深入无法被归纳的细微情境和在地化想象—它是多义的展开、现象的并置和批判的对峙。

 

本期杂志提供了前49期的内容归类、并置与对读,也充分体现了《城市中国》一以贯之的问题观和方法论。贯穿着图像学(Iconography)和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的政府面相学、住宅现象学和建筑外表皮解读,不仅是对物质空间本身的“去日常化”,也是对学科与权力介入空间生产的一次深入剖析。而对“城中村”与“村中城”的案例分析和图像化解读,则是对城市研究中二元思维的颠覆。

 

本期也对标语、图文构建的城乡景观进行对读;将卫星影像、行政区划、自然地貌等不同地图交叠;将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的统计学空间植入平面图、剖面图、轴测图构成的建筑制图空间之中。科学和分析的理性应最终在人文关怀中得到正常释放。我们希望全面展现城市中国的物体系与人物谱:家居与家当,发明与仿造;“红领巾”或华人面孔。时代的喧哗中仍旧有寂静的聆听,耗散的视觉碎片始终要于各处安放。

本刊举办“当三十岁遇到六十岁”读者沙龙

| 0 | by urbanchina | in : UC推荐 Highlight, 杂志动态 UC News

2011年12月17日下午,《城市中国》杂志社与“中国三明治”网站在上海新单位联合举办“当三十岁遇到六十岁”养老主题沙龙。本刊读者、“中国三明治”网站会员及对此话题感兴趣的网友三十余人到场参与。《城市中国》杂志编辑49期《老龄城市》课题主持佟鑫、城市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宜轩、刘懿、出版项目经理李伟为、屠菡参加了沙龙。在49期中接受采访的两位“职业老人”代表——海博出租车公司模范司机赖敏先生和费尔蒙和平饭店收藏馆馆长马永章先生出席沙龙作为主讲嘉宾。

 

“中国三明治”网站曾在49期《老龄城市》课题编辑进程中为本刊提供过重要的帮助,会员李奕蕾家庭曾接受本刊的采访。出刊后,双方就决定共同策划一场主题沙龙,让60岁一代人与30岁一代人坐在一起,交流各自的生活观念,是为“当三十岁遇到六十岁”。两位老人结合多年来的生活阅历和工作经历,从家庭、职业、消费、休闲观念等方面,风趣幽默地谈了很多观点。年轻朋友们也饶有兴趣地提出了很多问题。沙龙的末尾,上海市发改委社会发展处阮一锋先生还介绍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状况和上海市当前的养老相关政策。

 

了解沙龙时的现场情况,请在新浪微博搜索#当三十岁遇上六十岁##当三十岁遇到六十岁#

 

中国三明治:http://www.china30s.com/ 微博:@中国三明治

 

城市中国来到新单位

本刊读者与中国三明治会员们其乐融融

大家津津有味地听二位嘉宾讲的故事

海博出租车公司司机赖敏先生(左)和费尔蒙和平饭店收藏馆馆长马永章先生(右)

上海市发改委社会发展处阮一峰

读者在阅读本刊49期《老龄城市》中对马永章先生的采访

现场观众在写下自己感兴趣的老龄问题,供我们进一步研究讨论

沙龙邀约:当三十岁遇到六十岁

| 0 | by urbanchina | in : 杂志动态 UC News

当三十岁遇到六十岁

When Thirties Meet Sixties

三十岁与六十岁,是两代人,也是两面互相对照的镜子。

当三十岁上下的“三明治一代”忙于养育下一代时,可能疏于与父母辈的六十岁一代进行沟通。更可能由于地域距离、代沟、生活习惯、时代背景等差异,与六十岁一代形成沟通障碍。

中国三明治”网站联同《城市中国》杂志将于2011年12月17日(星期六)下午三时在“新单位”举办主题为“当三十岁遇到六十岁”的养老主题沙龙。探讨“三明治一代”如何减少与父辈的沟通障碍,并为父辈的养老问题做好准备。

2011年10月,《城市中国》杂志出版了《老龄城市:城市老了怎么办?》的专题,探讨快速城市化的中国,家庭养老的种种选择和冲突。此次,“中国三明治”和《城市中国》特邀杂志中采访的两位老人代表参加本次沙龙:

马永章( 64岁) 费尔蒙和平饭店收藏馆馆长

赖敏 (55岁) 海博出租车公司司机

在上海市发改委工作的阮一锋先生也将在第二个议题中与大家聊聊感兴趣的养老话题。

主要议题:

1. 如何减少三明治一代与六十岁一代的沟通障碍?

2.对你来说最重要的养老问题是什么?(原议题为:如何为六十岁一代提供养老保障?)

《城市中国》将向参与者们赠送十本049期《老龄城市》杂志。

本次活动也将是“中国三明治”与《城市中国》杂志的读者见面会,参与者可以就两个媒体的相关问题进行交流。会后,“中国三明治”还将择地和会员进行年度聚餐活动。

时间及地点

12月17日(星期六)下午三时至五时

上海新单位(永嘉路50号,近陕西南路。地铁一号线、十号线陕西南路站)每人需消费咖啡一杯

 

报名方式

发送个人联系方式、微博账号到00urbanchina@vip.163.com,限十五名

Resize your browser. the windows is too lit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