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城市中国》第42期——“扬州范本”

 

 

文+采访 / 佟鑫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中国理所当然地成为世界遗产大户。如何利用好祖先缔造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为今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成为现有112座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的管理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种广为流行的手法已经失去了独创性,将文化遗产作为城市品牌、城市名片、城市形象,利用申遗工作来全方位地撬动城市管理水平的国际化、现代化、人性化,在强化文物保护工作的基础上,推动产业转型,打造宜居城市,才是更加明智的治理之道。

 

【临深履薄 直面大运河申遗难题】

Bravely Facing Difficulties of World Heritage Application for the Grand Canal

 

大运河这条在中华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水道,漫漫两千公里,贯通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自北向南流经24个城市,既对南北交通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使全流域33个地级市之间成为了共同体。自从被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预备名单以来,这些城市以“大运河申遗城市联盟”为平台,共同在保护、研究、开发和宣传运河的工作中不懈努力。为了加强大运河申遗的进程,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国家文物局于2007年9月27日成立了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作为跨省协调机构,在实际操作层面推进申遗工作。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设在扬州称得上实至名归,扬州这座历史上由大运河缔造的最繁华都市,成为庞大申遗工程的牵头城市。这不仅是一枚荣誉奖章,更意味着一个绝佳的契机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顾风是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和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申遗办公室主任,他还拥有扬州市文物局局长、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委员会委员、历史研究者、书法家和画家等多个身份。他率领着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作团队,成员来自四面八方,既有文保经验丰富的专家,也有对扬州申遗怀有满腔热忱的年轻人。这套班子同时也是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推进机构,肩负着多种多样的任务,包括大运河扬州段遗产点、遗产环境的摸底调查和保护,主编《大运河申遗简报》,与运河流域的其他城市保持密切的交流和联系,承办与申遗相关的工作会议和专家会议等,有时还要受国家文物局的委托去大运河沿线城市督查申遗工作的进展情况。按照国家文物局确定的日程,2010年完成大运河全流域保护规划编制,2012年提交申遗初审文本,2013年正式申报。顾风认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有三项,一是遴选遗产点,二是编制全流域遗产保护规划,三是编制申遗文本。大运河历史积淀非常深厚,全流域遗产点极为丰富,对其核心价值的研究成为申遗的重中之重,但这也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程。顾风说:“从普世价值、独特性、影响力来看,大运河申遗称得上是理直气壮,但是谈价值最终还要具体地落实到遗产点,我们就有一点临深履薄的感觉。”

 

由于大运河在有些省段已经废弃,一些河堤遗迹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变成了公路,很多水工遗迹深埋地下,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核心价值的研究,对从事申遗工作的专家和官员都是一场大考。

 

【删繁就简 凸显大运河核心价值】

Presenting the Core Value of the Grand Canal

 

大运河全线遗产点众多,33个城市都希望自己的河段有能够成为世界遗产的点。而顾风认为,要从申遗全局着眼,严格地按照标准来遴选,“我看要像郑板桥一副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整体上要领异标新,在具体策略上要删繁就简。这需要在专家层面集中智慧,也应该得到运河流域各城市的支持,需要舍小家顾大家的姿态。”大运河每个方面的核心价值,由从全线比选出来的一流的遗产点来支撑,“比如运河沿线的桥当中选三座最好的就够了”,顾风认为较为合适的方法是:先用少而精的遗产点完成申遗,成功后不断扩展新的遗产点,形成一个动态的过程,把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日常化。大运河申遗是保护传承的体现,终级目标是把遗产传承给子孙后代,使之得到永续利用。近年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结合东西方文化差异和新遗产类型的研究进程,对世界遗产评审标准进行动态的改进,大运河申遗的采用遗产点动态更新的模式,是一种与国际接轨的方法,体现了用国际化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特征。

 

顾风告诉本刊记者,扬州市申遗办将在六月份举办专家会议,对大运河的核心价值作进一步的研究。他说:“大运河最大的特点是综合性。它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曾经发挥的示范作用,在农耕文明时代,科技和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规律、使用工程技术来改变自然的精神。水工价值是功能性的,关联度最强。而从文化角度来看,我们更感到这条河非常伟大,对中国东部的统一和发展有长久的支撑,是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甚至国际交流的纽带。”在此基础上,顾风强调,大运河要整体申遗才有价值,河道不存在了可以在文本中用虚线来表达,有古代地图、历史文献记载佐证,通过考古手段可以把运河沿线关联度很高的遗产点发掘出来。“如果只是选择局部申遗,我们就太对不住运河了,把大运河整体价值展示出来是非常必要的。”

 

Q:大运河是扬州的象征,无论是大运河申遗还是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申遗,大运河在其中都有重要角色。请您谈谈两个申遗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A:扬州是最有代表性的运河城市。第一,大运河扬州段是有历史记载的最早一段,即江淮之间的邗沟。第二,扬州是隋唐运河、元大运河的枢纽城市,行政级别很高。第三,大运河与扬州关联度高,交通便利使扬州持续繁荣,也使扬州屡遭毁灭,但运河给了扬州凤凰涅槃的能量,每到和平时期都能迅速恢复元气。清代扬州园林甲天下,至今仍有一定数量保存完好;瘦西湖是具有世界遗产质量和竞争力的典型文化景观。但苏州园林申遗成功,杭州西湖申遗又在我们之前,由于同质性的问题,扬州园林申遗、瘦西湖申遗都比较困难。扬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个最大的特点,我们是“全能运动员”,适合打全能的牌,我们在瘦西湖申遗启动之后,把盐商历史遗迹资源打包列入。

 

瘦西湖从宋代起就是一条旅游线,18世纪乾隆南巡打造了园林,它与盐商关系紧密。扬州的盐商在全国是突出的,从汉代起,两淮盐业在中国盐业史上就占有特殊地位。我们就抓住这个特色整合资源,比如盐商宅院、别墅,盐业机关,跟盐业经济有关的会馆等。这对大运河申遗也是一个支撑,两个申遗同时展开,平行推动,互相策应,无论哪一个申遗成功都是成功。

 

Q:扬州以水兴城,因水而兴衰,您怎么看待千年来水对扬州的影响?

 

A:水对扬州很重要,城市与水是共生关系。春秋开邗沟,汉代开邗沟东道,逐渐形成运河水域,条条河流通运河,扬州的市域范围根据政治、经济、文化的地位动态变化,但地理位置是有机延续的,是有逻辑关系的发展历程。唐代扬州水城是最典型的,唐诗中多有反映,如“入郭登桥出郭船”,出城要坐船,进城后到处是桥;“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每户居民都栽种竹子、在水边养鹅;“市廛持烛入,邻里漾船过”,邻里之间互相拜访,就用小船作为交通工具。很早出现的扬州民歌,最大特点叫做“水调”,唐杜牧诗中有“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水调属于整个运河流域,表达了不同地方运河船工艰苦劳作的心声,交融湘赣浙苏等地的文化,直到现在,《拔根芦柴花》、《杨柳青青》等扬州民歌都是最典型的水调。水调的节奏非常明快,有一种水波荡漾的感觉;表达的感情很明快,好像明亮的色彩,跟运河的关系是明亮清丽的。史上的扬州是一个各家各派艺术家领异标新的大舞台,是一个文化的高地,云集了带着学术成果寻找盐商资助出版的学问家,带着作品来寻求买家的书画家,“扬州八怪”这样一个书画家群体也得以出现。扬州评话是北宋汴京勾栏瓦舍里的表演,最大的特点是在一个空间里面把不同的人物交代得非常细,用声音塑造人物,根据说书人的语言就能清晰分辨人物的位置、表情、动作和状态。扬州园林的设计,集中了江南江北乃至全国各地工匠的奇思妙想,因而可称“甲天下”。扬州菜成为四大菜系之一,不是厨师高明,而是美食家、食客、盐商、厨师共同创造,挖空心思想出吃的东西来。盐商之间经常斗厨,带着自己家中的厨师,带一道菜来参赛,命名还要有文化涵义,通过比赛的过程,慢慢形成了一个菜系。扬州的造船业发达,从汉代开始就有国家造船厂,唐代最多有十几个造船厂,隋炀帝来扬州乘坐的龙舟都是扬州造的。我研究隋唐历史、书画,把这些文化因素综合起来看,运河对扬州的贡献太大了。

 

Q: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城市古迹遗产保护事业任重道远,申遗对文保工作有什么促进作用?

 

A:看得见的方面,按照世界遗产的标准整理散落在城市中的众多遗产点,对遗产点本体和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实现城市品位的整体提升。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对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将有所促进。经历从不重视遗产保护到全社会形成基本共识的过程,我们在呐喊和冲突中一步步走来,当今中国还处在快速城市化的时期,城市遗产保护的危险期还没有过去,我们还要守望。通过申遗,我们会调整文物保护方法存在的问题,纠正维修过程中和环境整治方面的问题,优化古城保护的政策,提高工作的标准,强化档案建设等基础工作。看不见的方面,我们通过申遗要培养有国际视野的、对文化遗产有研究能力的学术研究队伍,用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来对文化遗产对象进行保护的工程技术队伍,以及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的管理团队,这是城市未来的一笔财富。

 

Q:旅游业已经成为扬州未来的支柱产业之一,如何利用申遗来推动扬州旅游业的发展?

 

A:扬州的旅游产业毫无疑问会因为申遗而受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瘦西湖“藏在深闺人未识”,现在游人如织,这就是遗产的魅力,虽是人造,宛自天成。申遗将有力地支撑旅游业成为扬州的支柱产业,旅游产业看重管理水平,看重在城市经济中占有的份额和产品开发的程度,它成为支柱产业对扬州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大运河的遗产有些可以开发旅游,有些还要以保护为主,利用肯定会促进保护。扬州的运河遗产是非常有潜质的,宝应、高邮、邵伯、仪征都有非常好的水工遗产,运河扬州段目前不仅呈现出活态,还在发挥很重要的功能。运河在宝应、高邮、江都和扬州市区段都是非常精彩的,我们希望运河旅游能把经典串联起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结合,组织成符合都市人时尚追求的旅游形式。利用运河便利的水上交通,发展游艇旅游。运河游览线的开辟,对运河城市之间原来就很密切的感情交流更有促进,游客可以住在运河游船上,欣赏演出,吃湖鲜河鲜,还可以登岸感受很多运河城市独特的文化。